建業新生活To C:物管企業內卷破局術

自從拼多多成爲典型個案以來,下沉市場始終能在資本市場講出動聽故事。在越來越“卷”的競爭社會裡,下沉作爲一種潮流戰略,這股熱風也從電商行業吹向衆多想要尋求突破領域,比如說物管領域。

前不久,在一場直播活動中,建業生活集團總裁王俊透露出有關建業未來發展的幾個方向,其中就包括下沉戰略。

那麼,目前被認爲處於估值低窪的建業新生活,是否能通過下沉等To C業務破局”物管企業內卷”?這家港股新秀,又是否能夠實現價值重估

物管業務底盤穩定增長無憂,物管板塊成港股熱門

自去年以來,港股資本市場對於物業板塊都比較關注,不少公司股價如保利物業都實現翻倍增長。於去年五月份港股上市的建業新生活,近期因爲股價漲幅異動,也是備受關注。爲何資本會關注物業板塊?

其實,疫情相當於扯下了不少行業的遮羞布,能夠在這場洗牌中穩坐牌桌的,都是經過大浪洗刷的企業與行業。而從物管行業性質來看,物管企業有着短期業績增長可預期、現金流充足、先收費服務等優點,同時行業空間大,集中度低,未來極有可能出現大牛股

從具體業務來看,物管公司最基礎的物管業務,基本上可以穩定增長。一個生活常識現象,一般來說,除非某個物業公司做得極差,否則極少有業主要求換物業公司的,也就是說,物業管理續費率很高、穩定。

這一點,從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可以得到印證:全國百強物管的續費率穩定在98%以上。

至於國內具體物管企業業務,比如說碧桂園,其管理的收費面積都是逐年上漲態勢,從2017年的1.22億平米,到2019年的2.76億平米。除此之外,根據建業新生活最新的業績報告顯示,目前建業新生活在管建築面積與合約建築面積已分別達到約1.00億平方米及1.86億平方米,較2019年末分別增長75.5%及62.2%,增速驚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僅依賴於物管業務,一家物管企業發展天花板或許稍稍顯低。

實際上,物管企業依靠其基本盤,手握大量業主資源,是許多互聯網企業“日思夜想”的流量人羣。而物管企業天然擁有這個沉澱流量的優勢,如果物管企業能夠利用互聯網的“用戶思維”,突破傳統物管企業發展思維,將每一位業主都視爲單獨的網絡用戶,而不是僅僅是上繳物業費的住戶,或許業務線將會得到持續突破。

像是建業新生活在做的“君鄰會”,就是將業主“會員化”,圍繞不同淨值的業主搭建會員體系,提供定製服務,這類業務的想象空間,比單一的物管業務要廣闊許多。

所以,在直播活動中透露出熊熊野心的港股新秀建業新生活,如何通過To C的業務盤活手中的“財富”?

建業+平臺升級,TO C 業務還能怎麼玩?

可以說,作爲一條能夠親近到用戶“最後三公里”生活圈的業務,社區團購一直承載着頭部互聯網企業的下沉市場夢。

然而,缺乏線下基因的互聯網企業們,面對這樣一個需要強大供應鏈的業務時,通常選擇藉助大量第三方力量,如社區團長、配送員等,這些勢必增加成本

相對於這些互聯網企業,如果物管企業做O2O業務,比如說社區團購,一方面,物管企業能夠與用戶面對面接觸,距離用戶是“最後100米”,物理空間上更近,能夠更親近的爲社區用戶服務

另一方面,相對於需要另外搭建配送體系的互聯網企業來說,物管企業現有的小區管家充當最後一百米配送員角色,能夠節省大量配送成本,並且人員體系應該已經比較成熟與完善。拿建業新生活來說,其線下密度佈局,能夠減少其佈局本地生活服務的履約成本,這是其較爲明顯的一個優勢。

據瞭解,作爲建業新生活的“名牌”新業務 ,建業+平臺,一直是被賦予高期待的轉型業務。基於這樣一個平臺,或者說APP,能夠爲用戶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包攬用戶吃穿住行。目前,建業+平臺2020年末用戶數約360萬,GMV達到8億元左右,未來增長也是十分可觀。

爲什麼用戶願意選擇建業+?

道理其實很簡單,和一般物管平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建業+有着比較獨特的商業模式。可能除了業主平常生活繳費之外,在平臺上還能夠以十分優惠的價格進行購物

比如說,用戶在建業+平臺上購買華爲某款熱門手機,不需要加價和搶貨就能夠買到。這樣一來,建業新生活本身的用戶也就比較樂意用建業+來進行購物。

又比如,建業新生活利用自己的商超管理等資源優勢,可以爲平臺用戶爭取到各種消費的會員權益,如電影小鎮門票、周洗車服務等。相當於一張專屬於建業+會員的“88VIP”,享受各種聯名權益。而社區團購,不過是其商業模式中的業務形式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爲什麼品牌方如華爲等,願意與建業合作呢?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品牌方看重的,其實還是建業+平臺用戶本身的高價值,畢竟能夠成爲建業業主,本身就具備一定資產。加上建業新生活自己在做的“君鄰會”會員體系,更是爲品牌方提供高淨值用戶方向。

爲用戶提供方便的同時深挖用戶價值,這樣一個完整的閉環,一方面惠利了用戶,另一方面用戶反哺平臺,何樂而不爲?

如此一來,建業新生活的定位理念似乎已經十分清晰。與大多數物管企業不同的點在於,建業新生活的“野心”更大,不僅僅服務於小區居民,而是整個社會。

物管服務下沉與出省齊動,建業何時能實現價值重估“野心”?

雖然在生活服務板塊,建業新生活擁有一定優勢,包括其線下高密度的產業佈局幫助其減少履約成本,同時建業+平臺業務,模式是比較清晰並且可以複製的,這爲其後續在下沉市場以及省外市場的展開也能奠定一定基礎。

但是從目前整個市場估值來看,建業新生活不到12倍的市盈率來說,還是處於被低估的。

基於建業目前的體量,也的確能夠實現一番成就:根據國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對與建業新生活維持此前2020—2022年的收入及歸母淨利潤預測,預計公司2020—2022年收入分別爲26.44億,39.93億、55.9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89億、5.89億、8.29億元。

這些數據,說明建業新生活過往的步調還是比較穩妥,做新業務的同時能夠保持底本盤。

不過顯然,資本市場想要聽一些更具增長價值的故事。

正如國盛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重點關注的省外佈局,將來或許也能成爲建業新生活的一大增長利器。基於河南本土優勢,拓展“大中原戰略”,輻射周圍八個省份,在地域範圍上擴大,勢必能夠爲其帶去一定影響力。

另外,出省之外,在空間佈局上,地級市也是待開墾的荒地。從直播活動中瞭解到,目前建業地產在2019年實現了省內122個縣市全覆蓋,並且還將在未來持續深入覆蓋。

其實,建業新生活選擇發力下沉市場,稱得上是明智之舉,畢竟在下沉市場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人是基礎物管業務當中比較關鍵的影響因素,而地級市人力成本更低,通過對於人的掌控與培養,可能幫助建業新生活完成基礎物管業務的同時,開展其生活服務方面的業務。同樣一批人,卻能夠獲取更多的產出。

同時基於整體的產業佈局成本而言,相對於一二線城市,地級市產業佈局的耗費更少,所以佈局密度可以更高。而一旦產業佈局密度更高,對於其生活服務板塊的拓展就更爲順暢。

也就是說,下沉市場的佈局可以給建業新生活帶來更高的ROI。

當然,這些省內的“下沉”市場如何深耕“吃透”,會是建業新生活提升物管服務水平的考量。同時,下沉市場的挖掘,更能爲建業新生活提供360消費觀察經驗,爲其建業+TO C業務的展開提供基礎數據與資源積累。

從這個角度來看,建業新生活已經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物管企業,而是擁有一整套互聯網服務生態的新型平臺。

但是,無論是省內下沉市場,還是省外新市場,物管企業的競爭力核心在於品牌、服務、運營能力。所以,在開疆拓土之外,一定不能忽視對自身物管服務能力與水平的進階提升。質與量,缺一不可。

結語

從現今的股價來看,建業100億的市值或許真如市場所言,處於估值低窪地帶。因此,國盛證券、興業證券、光大證券等機構纔會依舊維持高於市場價買入評級。未來,建業如果能夠將建業+平臺業務進一步升級,並且在省外以及下沉市場有所突破,那麼離價值重估的到來也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