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提「新南向孃家外交」…新二代打槍:不想承認自己身分

▲新住民語的學習在國小推動,但大學的新二代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分。(圖/教育部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新南向政策提出不少跟東南亞國家「維持好外交」的方案,同時也看準臺灣的新住民子女越來越多,鼓勵回家鄉交流、提出「孃家外交」的政策,但今年只有6名學生參加,教育部坦言「新住民學生不願承認自己的身分」,目前可能先以提升新住民學生的自我認同、榮譽感優先

孃家外交鼓勵新住民子女返鄉,尋找自己的根源文化體驗家鄉的職場環境,並利用東南亞語的優勢參與當地臺商產業,另外,也提出「新南向學海築夢計劃」,補助來回機票生活費,選送新住民學生跟一般生到東南亞去實習;但大三見習後選上計劃,不但要大四實習、畢業後還要在該公司工作一年,雖然可以選擇其他國家,但畢竟是個限制。

目前統計,新住民學生對這些政策的參與率都是「個位數」,教育部坦言,新二代在大專校院人數本來就少,又不像原住民學生可以在資料庫身分證中查詢,學校宣傳無法精準投放;再來,許多大學都反應,新住民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分,又有工作限制,所以真的很難要求他們來參加。

在新住民越來越多的臺灣,新二代多半覺得自己已經是「臺灣人」,就像海外華僑的「僑二代」也認爲自己是當地人,對於種族血統的根源要求沒那麼深,再加上各地對於「種族」的歧視性還是存在,讓他們更不願意強調自己的外來身分;像東南亞國家的排華政策,或是臺灣對於東南亞族裔的歧視,也讓他們寧願「躲起來」,保護自己不被欺負。

如果教育部真的想推新南向的活動,除了從小推動新住民的母語教學,也可以建立起新二代、臺灣本地學生、還有整個學習環境對東南亞的正確認識,纔是長久之道;在政策上也不要用法規限縮「只有新二代才能參加」,達到真正的平等,纔會真的完成「新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