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亂象背後的思考:打擊“掐尖”,培養“拔尖”

全文長 19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日前,總檯《焦點訪談》欄目曝光北京市部分學校存在“掐尖招生”現象。校方通過各種違規手段,先於派位入學之前就鎖定並招收尖子生,以此來與普通學校拉開生源質量的差距。此外,一些學科類的違規競賽、黑競賽仍在以夏令營、冬令營或者研學等名義進行,因爲其比賽結果還是個別學校“點招掐尖”的重要依據。

“掐尖招生”問題凸顯,

引人深思

如何看待名校“掐尖”問題?這是中國教育的進步還是梗阻?有時,“掐尖”被“掐”走的,不僅僅是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拔尖”學生,還有一些精心培養出來的“名師”,以及名校對家庭的“掐尖”。這對於中國教育的均衡發展十分不利,對社會階層的培養交匯流動也不利,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社會階層老化,社會利益分配固化,社會發展矛盾惡化。

此外,“掐尖招生”不僅製造了更大的“教育焦慮”,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一些“資質平庸”學校的發展產生影響。長此以往,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馬太效應,對於整個基礎教育體系發展來說,無疑將是破壞性的。

對這些明確違反國家政策的招生亂象,當然要加大打擊力度,否則滋生的諸多黑競賽,只會加劇教育內卷。於是,4月11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開展2024年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這是教育部首次以專項行動的方式,對全國義務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統的工作部署。全面排查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鉤、關聯的收費行爲,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人民羣衆的教育滿意度。

“掐尖招生”屢禁不止,

病根在哪?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建設教育強國的基點是基礎教育,而義務教育又是基點中的基點,每個孩子都應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招生亂象呢?這些招生亂象多年來屢禁不止,根源到底是什麼?

深究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很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學校方面來說,目前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覈評價依然停留在唯分數、唯升學。也就是說,一方面強調學校不能掐尖招生,但另一方面考覈評價學校的指標,還是看考試分數和升學率,這顯然是矛盾的。學校爲了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當然很容易陽奉陰違。因爲生源在很大程度決定最終升學率,也最終影響着校長和老師們的利益。

其次,從學生和家長方面來看,“免試就近入學”聽起來很公平,可前提是教育資源分佈相對均衡。否則,如果家邊上有師資實力比較好的學校,當然皆大歡喜,可如果家邊上只有相對較差的中學,家長難免會在對比中“想辦法挪一挪”。

再次,從根本上來說,“點招掐尖”亂象是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結果。如果學校之間的差距沒有那麼懸殊,學生和家長也不會花那麼多錢和精力,只爲爭取一個離家遠的入校名額。所以,加大教育投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從長遠看是最有效的。

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要既重硬件更重軟件,既重數量更重質量,既重指標合格更重羣衆滿意。在學校建設方面,要注重內涵、造峰擡谷,而非整齊劃一、削峰填谷,多元全面培養學生,切實爲一般校的“拔節生長”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和養分,義務教育才能真正在公平的起點上“開跑”。

拔尖不是“掐尖”不是“圈養”,

應該如何做負責任的行動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 “全面提高 人才 自主培養質量,着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教育強國戰略。 全國各地大中小學積極開展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培養效果和學術成果,“但是在篩選鑑別、教育培養、考試升學和質量評價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辦法,培養體系還不健全,社會上還存在不同的看法”。

打擊“掐尖”,是維護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項具體舉措,更重要的是健全公平入學的長效機制,爲更多家庭提供更爲優質“拔尖”的教育資源。但是,拔尖不是“掐尖”不是“圈養”,應該如何做負責任的行動者?

我們應致力於構建普育與個性培養相結合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成長過程中獲得發展和出彩的機會,不僅讓具有天賦潛力的人才得以施展抱負,也讓所有人都能實現自我價值,共同爲我國的創新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總體說來,機制保障要靠制度創新,教育方法要靠專業改進,而打通堵點關鍵在制度創新。我們認爲,有了創新機制的強力支撐,改進培養方法一定會活力迸發、精彩紛呈。

如今,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已上升爲國家戰略的核心,深刻影響着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方向。這不僅是一項關乎國家興衰與民族未來的崇高事業,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我們應懷揣遠大理想,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爲引領,勇於爲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注入源源不斷的智慧與活力,讓每一個懷揣夢想的青少年在肥沃的土壤中茁壯成長,共同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本文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基礎教育、澎湃新聞、新疆發佈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校長派綜合編輯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爲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