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麼回顧
攤開歲末的報紙,總不免有年度回顧、新聞總覽或是各領域的十大新聞索引。一方面除了令讀者回顧一年來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期待來年有嶄新的氣象,避免重蹈覆轍。只是,新聞可以重播,而有些事卻無法重來,一如教育……
翻開報紙,映入眼內的是關於教育類的十大新聞,撇開一些常見的校園暴力、師生相處之例外,最令讀者(或父母親)焦慮擔憂者,是十二年國教的施行,畢竟政策的實施可更弦易弓,但實施下的被教育者(或學子),卻有着深刻的影響,故引發了一波波的聲浪。但除此之外,其實未來教育場域還有很多值得努力、改變的事,例如近來的營養午餐的舞弊、性別教育課綱的施教內容、霸凌事件、少子化、新住民學子的教育發展,都在在挑戰了現有的教育結構與施行政策。
例如新住民學子的教育,不僅牽涉到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的配合,社會教育的補強,都使得此一課題變得格外複雜。但由於他們都是未來臺灣重要的中堅份子,也必然會影響到臺灣的人口結構、人力市場,故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再舉例來說,學校教育該不該放入「同性戀」的相關教材,遂引發了連串家長團體、宗教團體及衛道人士的指訐,認爲會催化及模糊了學生的性別認同、性別意識,若真是如此,顯見臺灣社會、教育單位對此還是有莫名的恐懼。而這也顯示一個冀希於人權立國的臺灣其實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總的來說,教育是百年大計,好的成果也許短期難收成效,但切莫因而忽略了該做之事。臺灣社會的轉型、發展是必須建築在人力素質堅強的基礎上,而教育即是不二法門。最末,還是期待未來的日子中,大家能持續重視教育的課題,畢竟教育是立國強富之根本,除扮演了人力資源的功能外,也顯示出其不可逆的影響力(正面和反面的影響皆然)。但也唯有保持着更多元開放的心、積極參與的態度,才能協助此一事業不走入封閉的道路,而讀者(你、妳、您)是否都注意到了,並打算一起爲此而努力呢?!
●作者陳鴻逸,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