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見隨軍司鐸 時代正經歷「斷斷續續的三次大戰」

形象良好的教宗方濟各鼓勵隨軍神父陪伴軍人。(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記者吳昭儀 /編譯報導

主教教宗方濟各26日(當地時間)在梵蒂岡會晤了「隨軍司鐸」(隨軍神父),這些神父從各地前來羅馬參加由聖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所舉辦的「國際人道法培訓課程。教宗強調,基督徒應當致力於消除戰爭,建設橋樑而非高牆;鼓勵他們要照顧那些目睹殘酷罪行、帶着恐怖的戰爭經驗回家的軍人。

教宗方濟各在這場會晤中,譴責了戰爭的殘酷。他經常聽到許多主教講述從前線作戰回家的士兵所受到的不可抹滅的創傷。因此,教宗期許隨軍司鐸要陪伴、支持軍人的旅程,讓他們感受到如同父母陪在一旁關心

教宗強調,戰爭泯滅人性,也傾向廢除武器,更提醒衆人不要陷入慣性思考,以爲戰爭無法避免,基督徒必須努力建造團結合一的橋樑,以消彌戰爭爲終極目標。教宗還指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正在經歷「斷斷續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後勉勵大家要祈禱,「若不祈禱,我們就做不到人類、教會天主此刻要求我們的一切。」

「隨軍司鐸」一詞產生於4世紀,國家軍隊領導者爲了關心、安撫軍人的精神狀態,會派遣祭司占卜術士隨軍出征。美國根據喬治·華盛頓的提議於1775年7月29日通過了特別法令,設立軍隊神職人員機構及隨軍司鐸職位。從那時起,絕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設置了隨軍司鐸機構,其法律地位國際法所承認。根據1949年通過的《日內瓦公約》,軍隊神職人員不被視爲戰鬥人員,即使在被俘的情況下,其地位仍保持不變,有權繼續在戰俘中從事神職工作。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2013年追授天主教隨軍神父埃米爾卡博恩最高級別軍人獎章。埃米爾神父在韓戰期間,經常冒着生命危險爲瀕臨餓死的戰俘偷食品;也曾用自己的手錶換一條毯子,再把毯子剪成包腳布給挨凍的戰俘們;甚至有敵軍步槍對準他的臉,他還大膽的走上前把槍推開,直接抱起一名受傷的美國軍人,將他送到安全地點

菲律賓國防部長伏爾泰(Voltaire Gazmin)在2014年9月曾宣佈,敘利亞伊斯蘭主義者組織的武裝民兵對在戈蘭高地的菲律賓部隊進行攻擊、圍困。當時,隊伍中就有一名天主教神父擔任隨軍神師,菲律賓軍事教區主教萊奧波爾多杜牧勒(Leopoldo S. Tumulak)不願意透露該名神父的名字,可能是擔心他一旦落入武裝分子手中會被報復。杜牧勒主教在一篇發送給菲律賓主教團訊息,呼籲所有菲律賓人「爲我們的兄弟祈禱,他們是締造和平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