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歡啼盛世春——新春走基層記者走筆

在傳統雞年春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深入農村、鐵路一線、棚戶區街道……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和一股噴薄向上的蓬勃力量,記者時時被感動着、鼓舞着!記者記錄下了這些感人的故事和人物。

盛世逢春萬物新

上海徐彙區天平路街道,董先生一家5點開始吃年夜飯,晚上7點就和妻子及6歲的兒子一起在小區巡邏,宣傳禁放禁燃煙花爆竹。“帶着孩子也是希望他從小養成習慣。”董先生說。

如今在上海,吃了年夜飯,做平安志願者成了不少上海市民迎新年的新方式。據統計,除夕當天,上海全市公安民警全員上崗,帶領着30萬平安志願者,走上街面,走進社區,開展全方位守護巡查。

在多渠道的宣傳教育下,不少市民主動上交家中保存的煙花爆竹,一些街道居委會則用小禮品來兌換。除夕前幾日,僅楊浦警方收到全區居民主動上交的各類煙花爆竹就達172箱。

除了鞭炮,燒香等傳統年俗也影響着農曆新年的環境質量。對此,上海萬佛寺以創新的方式引導遊客用綠色的方式祈福,遊客在除夕夜開始可以通過微信公衆號許願祝福,寺院將籌集100萬個新年“微願”,並捐贈善款100萬元給貧困地區,旨在減輕燒香等傳統習俗帶來的環境污染,避免人員擁擠造成的安全隱患。

“爺爺,那些人的腿咋那麼長呀?”“這是踩高蹺哩,褲腿裡有高蹺,你看着,一會兒他們還會翻跟頭,好玩不?”2017年農曆大年初一,在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甦家屯文化廣場上,村民張增軍抱着兩歲的孫子正興致勃勃地觀看鄉藝表演。

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蹺……今年春節前後,邢臺市橋東區組織開展近200項文化活動,通過文藝下鄉、羣衆性體育、特色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廣大羣衆度過一個歡樂祥和、文明喜慶的新春佳節。

新居里的大團圓

79歲的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一棵樹新苑居民王仲仁今年春節迎來了“大團圓”,春節前剛從住了42年的棚戶區喬遷新居的他,一入住便張羅着給孩子報喜,給老友打電話邀他們來家裡聚聚。

“以前6口人擠在小房子裡,冬天要燒爐子,家裡環境也不好,不敢邀老夥計們來家裡。”王仲仁說。

走進王仲仁的新家陽臺上幾盆綠植長得正旺,一朵小紅花含苞待放。客廳裡擺着一臺55寸液晶電視,茶几上整齊地擺放着瓜子、花生、蘋果等零食和水果。

“搬新房後電器、傢俱全換了,不燒煤家裡乾淨了,不用再灰頭土臉過年。”王仲仁說,搬進鋪着瓷磚、刷着乳膠漆的新家,他激動地幾夜沒睡好。

記者採訪瞭解到,在石嘴山市像王仲仁一樣從棚戶區喜遷新居的不在少數。近年來,石嘴山市將棚戶區改造作爲首要民生工程推進,已累計完成投資165億元,建成安置房8.1萬套,使20餘萬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

“上有天,下有地,前後有菜園地,種花種菜隨你意。現在的新房子漂亮、乾淨,大家滿意!”四川雅安市天全縣始陽鎮新民新村63歲的楊才輝興高采烈地介紹着,村裡基礎設施也很完善,活動廣場、圖書室、收留兒童關愛之家、日間照料中心和電影院等一應俱全。

春節前,在採購年貨的時候,楊才輝還特意買回一面五星紅旗,升起在自家二樓陽臺上。楊才輝說,“人逢盛世,心情天天都像過年一樣開心”。

四川蘆山地震後,由於在原址上覆建難度大、成本高,當地政府把6個受災村羣衆集中安置在新民新村聚居點

“我兒子在村裡做窗簾生意,今年掙了十多萬,兒媳婦在成都開 嘀嘀 車,加上他們在縣城一個小鋪面的租金,以及我的退休工資,不僅還清了建新房的貸款,還買了輛20萬元的車。”楊才輝說。

難忘的堅守者

28日清晨8時,廣西電網桂林供電局城中供電分局配電技師陶發義在桂林象鼻山下完成了交接班,這才離開春晚直播現場

27日,除夕之夜,桂林灕江之畔的象鼻山作爲中國春晚直播的分會場,有500多位保電員工在黑暗中,守護着春晚供電。

1月初,南方電網的員工就陸續進駐其中。他們冒着深冬的嚴寒,在冰冷刺骨的灕江里布置供電線纜,在寒氣十足的樹林裡設置應急變電箱……

變電站裡、線路下、配電房裡、發電車裡、指揮部裡……幾乎每一個環節都能看到保電人員的身影。

桂林供電局副局長李永成說:“我們根據春晚供電要求,新增2個10千伏開閉所和5臺變壓器,並對現場公用供電線路進行改造,核心是萬無一失。”

21歲就進入電力行業的陶發義已經在基層供電局工作了30多年,今年7月將正式退休。原計劃不再安排他擔任保電工作,但他堅決說:“退休之前,我還真想站好最後這班崗。”

“李新年,你臉大往後面靠,別擋着福字。”燒豬尾巴蒸蛋餃、辣椒炒鴨雜……K8725次列車座席中間的小桌上,菜已經擺好,車窗的玻璃上貼上了大紅的福字,“多事”的列車長潘明非得拍張“全家福”才能開吃。

中午12點列車從江西九江發車,晚上8點抵達贛州定南。由於是短途,列車沒有餐車,這意味着大夥有一頓飯要從家裡帶,一頓要“捱餓”到晚上八九點到站才能吃。“平時同事們帶鹹菜,下飯還不太容易壞,但年夜飯不能馬虎。”“好吃”的李新年專門去市場買菜,在家裡做了丸子和辣椒炒鴨雜帶上車。

“全車15個工作人員,38名旅客。”讓列車員張良光記憶深刻的是,曾經有一次除夕,自己執勤的列車上只有一名旅客,工作人員邀請其一起參加列車年夜飯,旅客拿出包裡的吃的,也啃了大半碟張良光做的豬尾巴。在調班到K8725次列車之前,張良光一直擔任餐車上的大師傅,最拿手的菜是紅燒豬尾巴。

跑了35年列車,潘明已經習慣了在列車上吃年夜飯。“和同事們在一起熱鬧,但家人還是盼着能一起吃頓年夜飯。”(記者何豐倫、高皓亮、何晨陽高博吳文詡潘旭、朱翃)

(原標題:金雞歡啼盛世春——新春走基層記者走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