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師俞孔堅 野草之美

水石牆壁的局部,可以種植喜陰植物,豐富空間肌理

頂層搭建玻璃溫室,種滿芳香植物,並且安裝了太陽能和收集雨水的裝置。

簡約並不意味着簡陋與冰冷,空間的溫度通過原木大量運用得以提升;空間的豐富通過建築結構綠色植物、吊燈等手段塑造。

空間的一覽無餘會喪失美感。在客廳餐廳的接合處,運用條紋與方格製造空間的神秘性

餐廳的天花板降低高度,製造親密氛圍。一堵白色照壁隱藏了衣帽櫃,使空間更有趣。

挑空大廳上水石牆壁兼具空調加溼器的作用,白髮母親在木壩上納涼構成動人一景

二樓的書房,天窗爲閱讀帶來自然光;書櫃與吊燈的尺寸有着內在的統一,營造簡約的美感。

木色渲染的簡樸的主臥,門外即是種植芳香植物的花園

俞孔堅,1963年出生於浙江金華;北京大學城市區域規劃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院長;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設計師

景觀設計師俞孔堅的新家,充分體現了他的野草美的設計美學,無論材質、能耗、審美都追求最大程度的經濟與自然。

俞孔堅的家與圓明園比鄰而居,正對着規劃中的花園。家由戶門相對的兩套躍層公寓組成,一套由設計師及其家人居住,另一套則是父母的居所與客房。儘管採用現代主義的簡約風格,這個家沒有慣常與簡約伴生的冰冷,木與藤等原生材料的大量運用使得家的感覺相當溫暖。大自然的綠色生趣渲染在家的各個角落,墨綠,是客廳鬆脆上水石牆壁上生長的苔蘚;碧綠,是棕櫚樹在挑空大廳中的伸展;藍綠,是佔據一面牆壁的魚缸中水的流動;嫩黃綠,暗示園圃裡的蔬菜剛剛發芽。

綠色空間煥發的蓬勃生機與作爲學者和設計師的俞孔堅倡導的“野草之美”一脈相承。野草是頑強生命力的象徵,也是鄉土大衆生存藝術的象徵,而“生存藝術”對應於消遣藝術,更應是設計師應從中汲取靈感的所在。生存藝術首先必然是最實用的,能滿足多種功能;其次是最經濟的,用最少的勞動和資源來建設並管理;再次它是方便宜人的,具有人的尺度與比例;最後它具有講故事的能力。符合生存藝術的設計是真善美的統一體,不論是景觀還是室內設計都是如此。

綠色環保家

設計師的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莫過於客廳的上水石牆壁與4個功能各異的花園,富有創意地詮釋出環保、節能的理念。上水石牆壁特別申請了專利,它同時起到空調與加溼器的作用。在水的上下循環中,水吸收了周圍的熱量,使空氣溫度下降;在水蒸發的過程中,空氣的溼度上升。牆壁上種植的綠色植物達到二十多種,成爲喜陰植物的天堂,植物爲空間帶來新鮮的氧氣。牆壁下方以一段木製矮壩圍攏水流,清溪潺潺,魚四處遊動,家人坐在壩上消暑嬉戲,成爲生活詩意的中心。

頂層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在乾燥而日照強的北京,太陽能熱水器能保證絕大部分日子的熱水需求,最高溫度可達到80多攝氏度。兩個頂層花園安裝了玻璃屋頂,製造出兩個溫室,一邊養着芳香植物,一邊是菜園,將太陽能轉化爲生物能。夏天裡,撒下種子後只需要7天,小青菜與紅莧菜就能長成了,30平米的園圃經過細心經營可以生產多種蔬菜,同時爲生活增添很多樂趣。玻璃屋頂安裝有收集雨水的管道,雨水經過過濾後流到花園的地面水道中來,用以澆灌植物,節約水資源。

俞孔堅這樣設想環保節能的家所能帶來的好處:如果每個家都利用雨水,城市雨水管網的負擔會減輕,夏天的澇災就不會發生;如果每個家都不用空調、熱水器,能夠節省大量電能和熱能;如果充分利用陽臺,供應蔬菜,能夠節省耕地,減低土地的負擔。

家居設計真善美

在俞孔堅看來,所謂真,指真實不做作,家是主人性格沒有隱藏的體現。設計之真,指整體風格簡約大方,沒有刻意的修飾。所謂善,指好的,對別人好、對自己好,對環境好。這個家節能環保的創意最能體現設計之善。此外,強調家的功能性實用性,強調居家空間的人的尺度,也是善的重要體現。

三者之中,“唯一美是說不清的,不過真與善實現了,美自然而然就實現了。”空間的神秘感是美感的重要來源。空間要有可探索性,不能一覽無餘。玄關處,借鑑風水的理念,豎立起一堵白色照壁。繞過照壁,左邊是廚房,右邊是客廳,很自然地分流人羣。客廳裡,大樹令空間不再空曠。自上而下懸垂的吊燈造成空間的進深。除此之外,豐富層次的格柵結構運用得很多。格柵既是美感上簡單的豐富又是牽牛花花架,真與善是美的前提,裝飾總是與功能性與實用相結合的。

講故事的空間

在拍攝的這段時間裡,在這個居住聯合體內,我們見到了俞孔堅家庭的諸多成員,大城市裡罕見的親屬稱謂也被一一喚起。除了直系親屬,他的姐姐、姐夫、哥哥、侄兒、外甥孫女都來家裡玩,一幅熙熙攘攘歡樂大家庭的景象。空間的簡約、實用與美感最終服務於居住在其中的人們,共同編寫關於生命的鮮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