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制裁!立陶宛出口商:中國停止採購立陶宛奶酪、糧食等產品

經濟制裁!立陶宛出口商抱怨:中國停止採購立陶宛奶酪、糧食和木材等產品。圖爲路線橫跨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中新社)

立陶宛因臺灣問題和中國大陸鬧翻,很多立陶宛廠商擔憂,他們即將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因爲許多中國貿易商停止採購立陶宛產品。《環球時報》引述大陸經濟專家分析,立陶宛的原則性錯誤,勢必影響中立兩國的經貿合作信心,未來兩國關係能否穩定健康發展,將取決於立方在這一問題上能否改弦易轍。

立陶宛最大的新聞門戶網站之一Delfi日前以〈中國不再購買立陶宛產品〉爲題報導稱,中國從立陶宛召回大使後,立陶宛出口商就開始抱怨,中國不再從立陶宛購買奶酪、糧食和木材等產品。報導稱,中國大型木材貿易商正打算離開立陶宛。立陶宛當地的牛奶加工廠已暫停對華出口,此外,中國也不再購買立陶宛的糧食。

立陶宛Medvita木材貿易公司總經理扎列茨基斯表示,該公司99%的貨物都賣到中國,現在銷售已經停止。扎列茨基斯已打算將他的公司從立陶宛搬走。這名商人抱怨稱:「現在中國人不想在任何地方看到立陶宛公司。」

與此同時,立陶宛一家牛奶加工廠的總經理別爾塔舒斯也不掩飾自己的失望之情。他表示,如果說立陶宛政府過去是在鼓勵企業家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那麼現在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恰恰相反。「我們的對華出口停止了,這是事實。」

立陶宛糧食加工和出口商協會主席卡羅里斯·施馬斯表示,「中國合作伙伴以各種理由終止了合作。」

面對立陶宛商人的擔心,瑞典銀行的經濟學家馬丘利斯認爲,立陶宛在經濟上對華依賴很小,並聲稱「立陶宛對臺原則立場」能給立帶來更多好處。「我們已經聽說,立陶宛可能正計劃在臺灣專家的幫助下,建造一座生產微處理器和半導體的工廠。如果這項價值25至30億歐元的計劃得以實現,那麼獲益將比損失多。」

中國商務部官方訊息顯示,立陶宛是中國在波羅的海三國中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立陶宛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農業是兩國合作的最重要領域之一。2017年開始,中立兩國先後簽署了立向華出口凍牛肉、青貯飼料、水產品以及小麥等農產品的議定書。

2019年底,立陶宛牛肉和小麥首次實現對華出口。在兩國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市場上已經能看到一些立陶宛產品,如立陶宛礦泉水、啤酒、巧克力奶棒等。資料顯示,2009年至2019年是中立關係「黃金時期」,雙邊貿易增長勢頭強勁。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自2015年始,中立兩國貿易額迅速增長,從13.51億美元到21.35億美元,五年增幅超過82%。中國駐立陶宛大使申知非近期接受《波羅的海時報》採訪時表示,數據和事實表明,中國市場對立陶宛是開放的,而且是不斷髮展的。

然而,立陶宛卻對中國採取了不對等的經貿限制。申知非表示,立陶宛政府以「國家安全」爲由,出於政治考慮,拒絕很多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入立陶宛市場,包括華爲5G及其他高科技裝備等。「坦率地說,立陶宛市場不影響中國經濟總體發展,但立陶宛人民和企業卻失去了使用最先進、最適宜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機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在當前中立關係背景下,既往的經貿合作以及未來的合作意向肯定會受到波及。他認爲,目前「球」在立陶宛一方,如果立陶宛能夠改變錯誤方向,雙方的經貿合作還可以繼續;但若立方仍不收手,必將削弱雙邊經貿的信心。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9日表示,立方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已經嚴重影響了中立兩國企業開展互利合作的信心。「我們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採取切實措施,多做有利於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的事情,爲中立經貿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美國國務院網站21日發佈消息稱,美國務卿布林肯當天與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通話時宣稱,「面對中國的脅迫行爲」,美國對立陶宛這個北約盟友和歐盟夥伴的支持「如鐵一般堅定」。

俄媒稱,立陶宛前議員維亞切斯拉夫·季托夫認爲,立陶宛正因美國的政治決策而蒙受損失,並失去真正的獨立。幾年前,立陶宛商人和外交官爲建立良好的對外經濟關係作出巨大努力,但現在這一切都面臨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