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湯越喝越累? 疲倦、變胖...竟是「食物過敏」害的

精力湯越喝越累?可能是「食物敏感」害的!(圖/達志示意圖

文/《腸漏發炎關鍵》/時報出版

吳佳鴻:健康食物可能是「食物敏感反應」的元兇有位三十多歲的女老師長期爲疲勞所苦,三不五時容易感冒、口腔潰瘍身體痠痛。爲此,她特別注重自己的飲食,每天用各類「抗氧化五彩蔬果打成「精力湯」,想搶救自己的健康。沒想到,她的疲勞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她也爲此困擾不已。我建議她做食物敏感IgG 檢測,發現她對三十多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類都出現敏感反應,其中好幾樣正是精力湯的食材!這些公認有益健康、可補充精力的食物,因爲不適合她,反而造成她的身體慢性發炎,一點一滴耗損她的精力。

▲健康的蔬果汁、精力湯,也可能因爲「食物敏感」,而對人體造成傷害。(圖/取自LibreStock)世上的食物種類何其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帶有不同的基因遺傳因子,每一種食物分子進到不同個體的體內,都可能引發不同的免疫反應,即便是天然的食物,甚至普遍認爲有益健康的食物,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舉例來說,有人吃了螃蟹蝦子,全身馬上產生急性蕁麻疹過敏反應;有人因爲缺乏分解乳糖酵素,有乳糖不耐症,一旦喝了牛奶腸道無法順利消化乳糖,就會產生嚴重程度不一的腸胃症狀,如腹痛、脹氣、腹瀉等。這類症狀都是對食物產生的不良反應,通常在吃下食物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作,自己若能察覺,以後儘量避開這類食物就好。但是,有一種情況來得慢,不容易被察覺,症狀多元,反反覆覆,不勝其擾,影響生活品質,甚至,你我周遭就有人患有這樣的狀況卻不自知,也就是「食物敏感反應」。有別於急性過敏反應(因爲免疫球蛋白 IgE 引起)通常來得又急又快,如蕁麻疹、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眼睛癢,嚴重者影響呼吸道引發休克等,「食物敏感反應」往往在接觸到該食物之後好幾個小時,甚至兩、三天之後才發生,相關症狀不是立即性的,也不見得很嚴重,但仍然是有感的、反覆的、惱人的,影響生活品質。這類症狀從頭到腳都有可能,舉凡慢性頭痛(如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睡眠障礙、慢性溼疹、慢性蕁麻疹、痘痘乾癬鼻炎、慢性疲勞、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腹脹(如腸燥症)、體重難減、腦袋鈍鈍、關節痠痛等各種症狀,都可能跟「食物敏感反應」有關。

▲頭痛也可能是食物敏感所致!(圖/達志/示意圖)許多人以爲食物過敏的症狀僅限於皮膚癢、蕁麻疹、打噴嚏、流鼻水,很少人會把皮膚與鼻子以外的症狀和食物聯想在一起,就算一度懷疑是因爲食物引起,也常常想不起自己兩、三天前吃了什麼,再加上食物種類千變萬化,很難確實找到引發症狀的元兇。正因如此,這類食物敏感反應常常在生活中反覆發生。有些患者做了常見的急性過敏原檢測(IgE test),想找出可能引發症狀的食物,卻不一定找得到兇手,因爲「食物敏感反應」屬於非 IgE 的免疫反應,跟 IgE 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不一樣,做 IgE 的檢測自然找不到原因。苦於「食物敏感反應」的人因此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是症狀一來就吃藥壓制,好讓自己舒服一點,跟症狀和平共處。但更重要的是,爲了不讓症狀持續,甚至繼續惡化,建議先試着找出自己的敏感性食物,再進一步透過飲食調整來改善健康。由於人的免疫反應與腸道健康會受到外在環境、飲食、生活形態的影響,因此,當我們經過三到六個月的飲食調整,除了自行觀察症狀的變化,也可以再次追蹤檢測,看看自己對食物的敏感反應是否有所改善,也讓自己知道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常見的食物敏感排行榜包括:小麥、奶、蛋、黃豆、堅果、花生、海鮮等,它們常常是我們日常飲食裡的食材原料,因此對於有慢性症狀卻老是找不到原因的人來說,得特別注意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吃進了許多敏感性食物。

▲《腸漏,發炎的關鍵》。(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作者介紹:吳佳鴻醫師

鴻馨診所院長。臺大醫學醫學士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臺灣肥胖醫學會肥胖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秘書長、臺灣醫用營養醫學會會員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IFM)醫師會員、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核心課程訓練、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專科醫師考試通過。

吳醫師認爲身體的組織、系統器官的生理運作,都是彼此緊密相關、互相影響,而非獨立運行。面對慢性病的趨勢,我們可以試着跳脫以「疾病爲中心」、器官各自獨立、單純治療症狀的框架,融入以「創造健康」、「人爲中心」的全人整體照護思維,透過生活形態中飲食營養、運動活動、睡眠休息、壓力管理、周邊關係、心理情緒心靈等各面向的調整,讓身體各系統間的生理功能和諧運作,進而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Optimal Health)。他主張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周邊的人,讓大家一起變得更好、更健康。

部落格:Dr.Henry Wu's Health Notes臉書專頁:Dr.Henry Wu's 健康記事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