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師生「大手牽小手」 協助溼地保育教育向下紮根

靜宜大學師生「大手牽小手」,協助溼地保育教育向下紮根。(陳世宗攝)

靜宜大學位於臺中海線,臨近大肚溪口及高美溼地等自然生態區,爲協助在地的民衆及師生,瞭解社區資源特色;靜宜「通識中心」特別規劃生態系列體驗課程;並透過「大手牽小手」的共學模式,期望培育更多的「公民科學家」,投入溼地保育,爲自然生態盡心力,也凝聚對土地的認同!

靜宜大學通識中心主任吳仁彰表示,臺中西部不僅有地理環境特殊、自然生態豐富的高美溼地;還有臺灣中部最大的水鳥棲息地,也是島類密度數量全臺之冠的「大肚溪口溼地」。

靜宜大學位於臺中海線,臨近大肚溪口及高美溼地等自然生態區,爲協助在地的民衆及師生,瞭解社區資源特色,靜宜「通識中心」特別規劃生態系列體驗課程。(陳世宗攝)

靜宜大學透過「大手牽小手」的共學模式,期望培育更多的「公民科學家」,投入溼地保育,爲自然生態盡心力,也凝聚對土地的認同!(陳世宗攝)

靜宜大學規劃「尋鱟特攻隊」,找回在中部海線消失數十年,有海洋活化石之稱,也是大肚溪口的明星溼地物種「鱟」。(陳世宗攝)

吳仁彰說,該校提供專業課程,讓溼地保育教育向下紮根,也以「大手牽小手」的共學模式,讓大學端與在地中學的師生,相互學習、資源共享;並規劃「尋鱟特攻隊」,找回在中部海線消失數十年,有海洋活化石之稱,也是大肚溪口的明星溼地物種「鱟」。

溼地保育最重要是人與溼地永續共存!靜宜大學所規劃的課程包括大肚溪口鳥類生態、環境暨植物、鱟的保育生態學,及溼地河口創新回收資源再利用等。並藉由「大肚溪口公民科學調查」,讓與會者實地體驗溼地生態,並藉由尋「鱟」特攻隊及大肚溪口鳥類調查,感受豐富的自然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靜宜大學結合地方創生,從在地探索,將逐步規劃「大肚溪口溼地生態博物館」,帶領民衆深入認識自然生態及植物,也以環境藝術美學,將淨灘的海洋廢棄物轉爲再生資源,成爲未來的博物館亮點

透過活動能接觸臺灣珍貴的植物與生物!來自日本,就讀靜宜日文系的星野菜菜子說,她很喜歡臺灣,參與活動過程中,認識了亞洲地區瀕危物種,被稱做活化石的「鱟」。她呼籲要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大地才能生生不息。

來自馬來西亞周慧慧感謝主辦單位老師精彩、專業講解,最特別的是在溼地看到了彈塗魚、𫊻、槍蝦等生物。活動中需穿膠鞋,踩在泥灘行走,很新奇,令她印象深刻。

因對「鱟」有高度興趣而參加活動的黃巧汶說,大肚溪口生態豐富,不僅看到很多螃蟹、彈塗魚及其他節肢動物;過程中,她深刻體驗到海洋環境面臨的問題,要實際行動共同守護海岸生態,爲地球永續發展盡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