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峰非法攀登事件結束了 任性的戶外旅遊還沒規矩麼?

2019年末,一則法院宣判引發全民吃瓜,三名“調皮”的戶外愛好者爲了登頂一座山峰,在巖壁上插了26個釘子,這次攀登堪稱史無前例,他們成爲全球首位以攀巖方式登頂巨蟒峰的人,但代價也是令人驚詫的600萬天價罰金,還有牢獄的邀請。

歡迎來到史上最貴的攀登現場,故事還得從四年前講起:

2017年4月凌晨4點,三清山蟒峰腳下,張某明、毛某明、張某三人仰望着這座垂涎已久的“世界最高蟒峰”,目標直指山頂,但這座高128米、最細處直徑不足7米,四壁如削的“巨蟒”豈是如此輕易就被征服,技術不行,那就用工具唄,於是電鑽巖釘(即膨脹螺栓,不鏽鋼材質)、鐵錘繩索等"寶貝"開始大顯神通。

攀登途中,這個地方有些危險,那就用電鑽鑽個孔,再用鐵錘將巖釘打入孔內扳手擰緊,然後在巖釘上布繩索。通過這種方式,兩人終於成功登頂,光榮的時刻也被隨身攜帶的無人機記錄了下來,但沒過多久,三人就被警方控制了。

原來這是一次未經許可的非法攀登。

最終經現場勘查,張某明在巨蟒峰上打入巖釘26個。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些釘子卻在三年後徹底毀了這三人。

2019年12月30日,江西省上饒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分別判處張某明有期徒刑一年,毛某明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張某免予刑事處罰,並對張某明、毛某明分別判處罰金10萬元和5萬元;判處他們在全國性媒體上刊登公告向社會公衆賠禮道歉並連帶賠償環境資源損失費600萬元,賠償公益訴訟起訴人上饒市人民檢察院支付出的專家費15萬元。

如今回看當年央視公佈的採訪視頻,當事人張某明曾自豪地表示:“我們的視頻有三、四個點擊率都是幾十萬的,我們(攀登)對巨蟒出山沒有產生多大影響。”這一句令人憤怒,也讓人心生可憐。

一次未經許可的攀登,26個釘子,居然換來了牢獄和天價的罰單

關於這次的判決,先看一段法院官方的解釋:

刑事案中,上饒中院認爲,世界自然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作爲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資源性資產,應當受到法律最嚴格的保護。被告人張某明、毛某明、張某在“巨蟒峰”上鑽孔打巖釘的行爲,對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保護的三清山風景名勝區中的核心景點“巨蟒峰”已造成嚴重損毀,情節嚴重,其行爲已構成故意損毀名勝古蹟罪。故作出前述判決。

在民事公益訴訟案中,上饒中院認爲,巨蟒峰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點,具有珍稀性、唯一性、易損性等特徵,其內涵的科研價值、美學價值、觀賞價值、遊憩價值爲人類共有,三被告的行爲侵害了社會公衆享有的對世界自然遺產的環境權益,且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故三被告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應該通過全國性知名媒體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600萬元。考慮本案的審判意義不僅是對廣大公衆環境權益損害的填補,更在於喚起全體社會成員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在內的各種環境資源的自覺性,警示、教育他人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同時,還判決三被告承擔上饒市檢察院聘請的專家費用15萬元。

據法律專家介紹:在《刑法》中,故意使用器具在文物或者名勝古蹟上面進行刻字、留名等;故意使用油漆、塗料等物品玷污、弄髒文物和名勝古蹟的行爲等被歸爲“損毀名勝古蹟罪”。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次案件對三人的判罰量刑便參考於此。

三名戶外愛好者的“壯舉”給戶外旅遊愛好者敲響了警鐘,而此前非法攀登、穿越、自駕越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屢禁不止,理論上,無論是造成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蹟嚴重損壞,還是造成惡劣影響的以及抗拒他人制止的,都已達到入罪的門檻。但實際中許多破壞景區的惡劣行徑,無論是不是名勝古蹟,都鮮有被追究刑事追究責任的個例。對於一些當場被抓住現行的惡意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爲,保安人員和景區管理者對其最重的處罰就是將破壞者送到當地派出所,或者處以部分罰金。

“2019年,一支越野車隊在格聶神山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駕車碾壓植被,引發公衆的強烈譴責。最終,該俱樂部被迫發表道歉聲明,有關部門也責令該車隊恢復植被,直到驗收合格爲止,並作出相應的費用處罰。但此類行爲並未上諸法律,公衆紛紛表示懲處力度過弱。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這次的案件審判“雙箭齊發”具有突破性,改變了此前對違法者勸阻、罰款爲主的處罰方式,入刑和環境資源損失費不僅大大提升了違法者的違法代價,更維護了名勝古蹟和自然環境背後的公共利益。

從2001年景區嘗試主辦巨蟒峰攀巖比賽,到2019年非法攀登的審判,十八年間,三清山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據媒體報道,2001年,三清山管理委員會曾嘗試舉辦巨蟒峰攀登比賽,當時被宣傳爲國內乃至國際攀巖史上難度極大的一次攀巖比賽,並由人保獨家爲巨蟒峰提供人民幣20億元的損失保險,創造了當時我國自然景觀保險金額之最,如果比賽途中巨蟒峰出現問題(比如倒塌),當地將獲得20億元的損失補償,如今看來,確實有些不可思議。

爲了攀登比賽的萬無一失,管委會特別邀請了地勘部門對巨蟒峰進行勘察,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巨蟒的岩石整體穩固性較好,可滿足2名運動員進行攀登活動。相關專家也曾表示:“巖體上有幾條斜交裂隙,已被岩漿灌注,形成了一條條石英脈,對“巨蟒”的穩固性沒有大礙。兩個人結組爬在巨蟒峰上,就好像是螞蟻爬在茶杯上一樣。攀巖運動員也曾實地測評,如果想要爬到巨蟒峰頂部,需耗時兩天,選手必須在中途睡一覺。這些結論都堅定了三清山管委會舉辦巨蟒峰攀巖比賽的信心。但攀巖比賽最終仍不了了之,據猜測可能是因爲比賽的風險性較大,且全球僅有2人報名。

涉及到巖壁上鑽孔打洞的問題,管委會當時曾解釋道:“這樣做是出於推介三清山的需要。他們堅信這一炮一定會打響。”

同年11月,世界頂尖級攀樓攀巖選手、法國“蜘蛛人”羅伯特擦淮嘗試攀登巨蟒峰,無功而返,並稱幾乎沒有人可以徒手攀上巨蟒峰。

自從這次之後,巨蟒峰的攀登便再無提及,直到2017年這三名驢友的出現……

這段時間內,三清山風景名勝區也逐漸成長爲世界級自然景點,2008年7月8日,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風景名勝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風景名勝區成爲中國第七個、江西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2011年被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作爲中國老牌的風景名勝,三清山如今擁有了一個景區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