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勤洗手戴口罩 不怕家中寶貝腸病毒威脅

▲宋玉蘭醫師強調,孩子臀部出現紅疹,不一定是常見的尿布疹,也有可能是腸病毒感染導致,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及戴口罩習慣纔是最正確的。(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全球性新冠肺炎流行,各地民衆配合戴口罩及勤洗手防疫措施,讓平時流行疾病盛行率大幅下降,如流行性感冒,對此安南醫院小兒感染科宋玉蘭醫師表示,嬰幼兒由於難以配合戴口罩跟洗手,理當是罹患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跟糞口傳染疾病的高危險羣,而事實上在農曆年前就曾有罹患腸病毒感染嬰幼兒來門診就醫。

宋玉蘭醫師指出,一般而言腸病毒往往每年3月下旬會開始流行,5、6月達高峰,暑假期間盛行率會開始下降,9月開學後又會再度流行。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輕症部份症狀表現爲皰疹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也會引起急性淋巴結咽炎、流行性肌肋痛和發燒合併皮疹等,只有少數患者會演變像急性心肌炎心包膜炎重症

臨牀上常出現在病程第3至7天。罹患腸病毒感染的孩童,如家長髮現小孩出現腸病毒重症先兆包括啫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活動力下降、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沒有發燒或哭鬧時出現心跳加速或呼吸急促等狀況時,儘速至醫院就診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宋玉蘭醫師強調,腸病毒至今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用,對於患者只能給予支持性症狀治療,因此避免感染纔是最佳良方鹵素消毒劑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因此宋玉蘭醫師建議家長可多利用市售含氯漂白水,作適當比例稀釋後,於常接觸物體表面來擦拭,進行重點式消毒,但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及戴口罩習慣纔是最正確的。

宋玉蘭醫師說,如發現自己小孩不易養成勤洗手及戴口罩習慣,家長務必要減少不必要外出及進出公共場所次數,如萬一不幸被感染,要做好在家休養及避免與其他孩童接觸,以免造成交叉感染風險,尤其是每年的3跟9月時。

保溼、亮白、緊緻一次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