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戴勝通✕戴東華 70歲跟40歲站在同一浪頭上

出處:康健雜誌205期作者/曾沛瑜圖片/陳德信

坐上小巴士,就有退役空姐爲你端上阜豆漿的厚燒餅油條,餐後還不忘送上一瓶水提醒你該吃糖果(藥)了,夏天玩得滿身大汗甚至還有冰涼溼紙巾遞上來擦汗,處處設想周到的細緻服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戴勝通轉戰旅遊業後推出的頂級服務。

經營三勝制帽叱吒一時的「帽子大王」,到投資海地歷經綁架、跳票、破產,戴勝通曾飛到雲端,卻也重重跌落谷底,66歲再出發的他說:「我這一輩子都有膽試,但年輕的膽試跟老年的膽試不同,正因年輕時做錯了,老年才懂得分析更多。」

談起自己的轉變,戴勝通指着身上襯衫說,這件GIORDANO,600塊;西裝褲15年前的,現在還在穿;我從29歲就開賓士,一共換過9臺,而且都有司機,直到5年前纔買了人生第一輛NISSAN的二手房車,而且已經自己開超過10萬公里。

面子對我來說不重要了,」戴勝通娓娓道來,年輕時賺錢就拿去投資、擴廠,後來投資海地失利,接連發生暴動、工廠失火,政府承諾的貸款又遲遲下不來,讓他損失慘重,才懂得什麼叫「兵敗如山倒」。

青銀共創心法,爲他想,而不是爲自己

從谷底重新出發,戴勝通選擇賣自己一輩子游山玩水的體驗,發行《跟着董事長臺灣》系列旅遊書,推出套裝行程,並致力經營網站臉書,如今光臉書粉絲數已超過53萬,連老牌旅行社都望塵莫及。

年紀是他成功的心法之一,另一個關鍵則是他口中的「貴人」—兒子戴東華

戴勝通用太極的黑白形容兩人之間完美的互補,70歲的戴勝通當了一輩子的生意人,有專業、有經驗、有人脈;40歲的戴東華則是網路第一代,年輕時最愛上電腦課的他後來唸的是資訊工程,熟悉數位時代溝通的利器

戴東華認爲,想在這個時代創業,不僅要懂生意也要懂網路。

懂生意但不懂網路可能漸漸被淘汰。戴東華分析,網路時代崛起將兩個世代一刀切,就像清末民初各個師父身懷絕技,但外國人拿起手槍就把他們打死了,所以博客來出現後打垮一票傳統書店;有KKBOX我們不必再逛唱片行;PChome 24h購物的出現,讓我們不再依賴雜貨店……,未來企業如果與網路無關勢必很難生存。

但掌握資訊的人也不能沒有生意頭腦,否則可能只是創造一個棒的技術,終究不會成爲生意。戴東華分享,他從父親身上學到,生意像魔術,表面看到的東西可能跟謎底完全不同,但這門學問需要實戰,否則就像看書學游泳,讀了一百本還是學不會,所以懂生意的人通常不會太年輕。

戴東華覺得自己跟父親之間是相互學習的關係,他告訴爸爸網路的概念,教他傳簡訊、玩iPad、如今戴勝通會自己寫部落格、發Facebook圖文,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部落客;他則是從父親身上學習老生意人的智慧,踏實、不好高騖遠,寧可走慢一點、長遠一點,但要走一條有信譽的路。

戴氏父子鮮活地演繹了青銀共創的可能,但現實是兩代間往往連溝通都有困難,究竟如何磨合?戴勝通分享,「爲他想,而不是爲自己。」碰過太多長輩總希望晚輩按自己的意思前進,結果不是孩子的創意被抹煞,就是彼此分道揚鑣,所以戴勝通提醒長輩,當你認爲孩子這樣做不好,只要提醒,孩子自然會去想,接下來,就是用自己的經驗帶着孩子的智慧一起前進,無論最終成功或失敗,肯定都是很棒的學習…【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5期】

【延伸閱讀】戴勝通:那個跤太痛,但值得高年級實習生 老派職場精神復興每個年紀,都該有夢想

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