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賴佩霞:年齡不會自動讓你耳順 只有這件事可以

出處:康健雜誌221期作者宛家禾圖片/陳德信

對自己不論斷、對他人無成見、豐足快樂、有智慧地跟隨己心,想得到這4種好處,要先從「寧靜」做起。讓心寧靜,面對、辨別和處理雜念,才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智慧與年齡一同成長。

這天,賴佩霞身分心靈導師,我和其他人閉上眼睛端坐在漆黑裡,聽着蟲鳴鳥叫、排笛溪水聲,在她的引導下呼吸、吐氣,眼前彷彿出現峽谷山林,直到景象漸漸模糊,我睡着了,醒來連忙繼續靜坐,頭竟疼了起來,極力想回到神遊森林卻再也找不到路。

另一個練習中,大家兩兩對坐、四目交接但不可交談,我和一位女士對看,起初對方眼神閃躲,我便放膽直視她的雙眼,哪知她忽然盯着我看,驚嚇之餘一面尷尬對望,又不時躲避她的眼神向別處看去,這才發現好幾個人正在哭泣。練習終了,女士抱着我說:「不要逃」,原來讓自己的心寧靜下來面對自己、面對人,是如此困難。

這場對我來說挺不容易的靜心課程卻吸引了不少愛好者,包括來自對岸的人,工作人員則全是不支薪的賴佩霞鐵粉,其中一位從事貿易工作,特地利用下班時間前來支援。

現在的賴佩霞與剛出道時截然不同。過去的她留着及肩捲髮,化着濃厚眼妝卻看來內向、憂鬱,眼前的她蓄着利落平頭、淡掃蛾眉,卻充滿自信。近年來她登上Ted Talks、剛參與植劇場天黑請閉眼》的演出、發行過雜誌、出書,同時關注心靈議題

這數十年她到底經歷了什麼?對外說法不難從各種媒體得知,但那內心的質變只有她本人清楚。現在,她也協助人們進行這樣的內心質變,方法正是從寧靜開始,而賴佩霞認爲,舉凡聽音樂、靜坐、繪畫,乃至於攀巖都可以使心靈安靜下來。

用寧靜辨別腦中的念頭,停止對人對己的批判

賴佩霞認爲,人們對腦海中飛馳的意念往往沒有辨別能力,「頭腦裡的念頭對我們不見的都有益,很多是自責:我怎麼這麼笨?怎麼這個也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要先覺察那些雜音,才能讓它們停止」。

她進一步說:「你要靜下來覺察,之後纔有可能改變,那個改變是慢慢的,能覺察念頭的時候,自己便能長智慧」。

除了讓自己能長智慧、做改變,寧靜也能使一個人客觀看待他人。賴佩霞舉帶耳機聽音樂的例子說,有時人們雖然戴着耳機卻因爲沉溺於自己的思緒,什麼也沒聽進去,只是讓音樂在耳邊播放,同樣地,腦海中流轉的意念也使我們無法清楚看到周遭的人。

只有當腦袋裡紛亂的聲音、意念平靜之後,我們才能將專注力轉移到他人身上。「我會開始對對方好奇,想聽對方口中說出來的話,我開始聽他(她),而不是我腦袋裡的聲音,」賴佩霞說。

她指出,一旦靜下來,人們常發現腦中很多負面的看法其實是虛構的,如「那個人怎麼都在講我壞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能夠分辨腦海裡的聲音便會發現很多事情只是自己的想像,因此可以減少對人的批判與成見。【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21期】

【延伸閱讀】張艾嘉:每天兩次靜坐,清空心中垃圾楊定一:一個念頭,身心自然溫柔寧靜瑜伽靜心呼吸,延緩老化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