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指頭」秒測主動脈剝離?心臟外科醫曝真相:別傻了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小鬼黃鴻升18日進行遺體解剖,經紀人透露猝逝原因爲「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號稱致命性心臟殺手發作疼痛感從前胸痛到後背,就像有人從「背後砍一刀」,一旦發生病況相當危急。然而有醫師提出只要看「手指頭」就能檢測出自己是否爲高危險族羣,看在心臟外科醫師眼裡直批「邏輯上根本不通!」

▲有醫師提出若自然握拳後,大拇指沒有超過小拇指,即不是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羣。(圖/實習記者劉雪兒攝)

導致主動脈剝離的因素包含「馬凡氏症候羣(Marfan syndrome)」,有醫師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其屬於罕見遺傳病,先天結締組織疾病導致心血管包括主動脈、大動脈,以及心臟瓣膜的結締組織崩垮或撕裂,易發生主動脈剝離,因而有很大的死亡風險。要怎麼評估自身患病可能性,醫師表示,患者身體上常見的特徵,比如手長腳長、手指纖細,且因爲關節被破壞,手指特別軟Q,很容易反折,所以主動脈剝離的徵兆看手指頭就知道了。

1秒鐘從「手指頭」看出是否爲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族羣,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新竹馬偕心臟外科劉庭銘醫師在臉書上直言:「還在一指檢測主動脈剝離?別傻了?邏輯上根本不通!」並自述一年替25~30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動手術,認爲應幫助大家釐清,他認爲「拿那個檢測馬凡氏症的一指檢測法來檢測主動脈剝離,是不恰當的!」

▲醫師指出,一旦出現前胸、後背劇烈疼痛請立即求救。(圖/達志示意圖

劉庭銘醫師指出,臺灣地區主動脈剝離發生率爲10萬分之2~3,臺灣地區的馬凡氏症比例並無統計,但在國外爲10萬分之10~20,而馬凡氏症發生主動脈根部擴張及主動脈剝離的患者約佔馬凡氏症的70~80%。因此他認爲「拿那個檢測馬凡氏症的一指檢測法來檢測主動脈剝離,是不恰當的!」

劉庭銘醫師接着解釋,有些馬凡氏症的患者,都不一定會有關節過度伸展了,而主動脈剝離是有很多成因的,馬凡氏症爲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羣,但是可由心臟超音波測量主動脈根部擴張程度,提早手術避免進展到主動脈剝離才進行緊急手術。單純利用手指頭測試是否爲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羣並不妥當。

提及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劉庭銘醫師統整如下:

1.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最常見)2.雙瓣膜主動脈瓣,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逆流3.主動脈鈣化4.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馬凡氏症,多囊腎等等)5.高強度重量訓練,加速減速遊戲器材6.毒品安非他命古柯鹼等等

劉庭銘醫師受訪時強調,民衆一旦發生前胸、後背劇烈疼痛時請立即打電話求救,且主動脈剝離請找心臟外科醫師,只要即時就醫、即時手術,存活率大於90%。平時注意身體狀況和血壓變化,比較實在,尤其是高血壓,應該認真服藥,適度運動,纔有機會控制血壓,很多患者服藥一陣子後冒然停藥,或是仗着自己年輕不想吃藥,往往導致後續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