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習慣性流產 幫妳找出原因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雜誌

習慣流產傷身傷心夫妻兩人共同建立家庭後,若馬上就有懷孕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家就會因爲寶寶的笑聲而變得更加熱鬧幸福;不過,有些孕媽咪懷孕沒多久,就因爲某些因素導致流產,好不容易重新振作起來,準備再接再厲,但接連兩、三次還是發生相同情形,總是跟腹中胎兒無緣,讓媽咪覺得好傷心,到底爲什麼會出現「習慣性流產」呢?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臺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鬱昕 攝影陳炳煌 演出/孕媽咪Selina

孕媽咪懷孕未滿20周就流產的次數,達到2次的話,就必須擔心自己的身體是否出了狀況,如果超過2次(含以上),就稱爲「習慣性流產」,務必要到醫院進行檢查。不過,其實每位媽咪在懷孕時,都會有大約15%的流產風險,這是一種自然淘汰現象,有時候跟孕媽咪本身的問題並沒有密切關係,所以孕媽咪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爲何會造成習慣性流產臺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鬱昕表示,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有很多,從臨牀數據來看,免疫問題約佔25%,子宮構造異常佔22%,內分泌問題佔20%,微生物感染問題6%,染色體異常佔3%,其他不明確的原因則佔了40%,在這40%當中,有可能是孕媽咪沒有到醫院檢查,所以不確定自己的身體了什麼問題,像免疫系統及染色體異常的狀況,就無法靠簡單的檢查馬上得知結果

一般來說,懷孕早期流產,多半與胚胎異常有關係;而反覆性的妊娠中期流產,則可能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所造成。孕媽咪的生活型態也會影響流產機率,若懷孕期間有喝咖啡或抽菸習慣的孕媽咪,可能會導致胎兒早產體重過輕或流產;體重較重的孕媽咪也要控制體重和積極運動食物攝取方面小心別補過量。此外,如果媽咪希望經由醫院檢查,找出習慣性流產的原因,通常會建議爸爸一起做檢查,因爲流產不單是媽咪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爸爸的染色體異常所導致。

子宮構造異常黃鬱昕醫師表示,子宮問題導致習慣性流產,大概分爲先天性子宮解剖構造外型異常(如:雙子宮弓狀子宮)、子宮肌瘤及子宮頸閉鎖不全三大部分,針對不同的病情,也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

先天性子宮異常先天性子宮異常的媽咪,常常會遇到子宮內空間不足,像是有雙子宮的媽咪,容易因爲子宮內的空間較有限,進而導致胎兒容易流產。因此建議接受評估之後,再確認是否有必要進行子宮修整手術,以改善胚胎着牀的機率。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婦科疾病,可發生於子宮的內膜層、肌肉層、以及漿膜層。其中位於子宮內膜層或位於肌肉層`,但體積較大進而壓迫到正常子宮腔空間的肌瘤,會影響到胚胎着牀的穩定性,進而出現流產的臨牀表現。不過,像這類不是由內分泌問題或染色體異常導致的流產原因,通常可以在懷孕之前,透過手術處理改善狀況。子宮鏡手術常被用來治療或切除子宮內膜層的肌瘤,該手術並不會在媽咪的肚皮上留下傷痕,而且術後通常都能降低流產率。

子宮頸閉鎖不全如果孕媽咪的子宮頸較短或較薄弱,胎兒未足月時,可能就會出現早產的狀況。黃鬱昕醫師表示,曾經動過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或是反覆進行搔刮手術,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媽咪的子宮頸較無支撐力。因此經歷過數次妊娠中期流產,且確診爲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媽咪,必要時醫師會使用子宮頸環扎手術,在媽咪懷孕之後,將子宮頸用不可吸收的縫線縫合補強,以達到加強子宮頸強度目的,等到即將生產時,再將縫線拆掉,胎兒就能在足月的情況下順利出生。

【承下頁】-點選下一頁瞭解更多造成「習慣性流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