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十大晶圓代工廠Q1產值再創高 臺積電穩居第一

市場研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隨着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帶動價格走揚,第一季前十大晶圓工業產值再創單季新高,季增約1%;臺積電(2330)穩居全球第一,第一季營收季增2%,市佔率高達55%。TrendForce看好第二季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總產值有望再創新高,季增1~3%。

TrendForce研究顯示,受惠於多項終端應用需求齊揚,各項零組件備貨強勁,晶圓代工產能自2020年起即供不應求,各廠紛紛調漲晶圓售價調整產品組合以確保獲利水準。儘管整體產業歷經2020年第四季的高基期突發性停電意外等外部因素影響,2021年第一季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總產值再次突破單季歷史新高,達227.5億美元,季增1%。

TrendForce認爲,第二季晶圓代工仍將處於供不應求態勢,平均銷售單價持續上揚,有望推升第二季各大業者營收表現。原因是上半年並沒有明顯的產能擴充,各項零組件拉貨動能依然強勁,各廠產能利用率普遍維持滿載。各國政府介入車用晶片生產排程,恐將擴大產能排擠效應總結,第二季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總產值有望再次創單季新高,季增1~3%。

營收排名方面,臺積電第一季營收以129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季增2%。主要營收貢獻來自7奈米在超微(AMD)、高通(Qualcomm)訂單持續挹注下穩定成長,營收季增23%;16/12奈米則受惠於聯發科5G RF transceiver及Bitmain礦機晶片需求強勁,營收季增近10%。至於5奈米,受到最大客戶蘋果(Apple)進入生產淡季的影響,營收下滑。

三星第一季營收爲41.1億美元,季減2%,主要是德州奧斯汀Line S2於二月受暴風雪襲擊而斷電停工,至四月初才全數恢復生產,暫停投片將近一個月,成爲第一季少數營收衰退的晶圓代工廠之一。

臺廠聯電(2303)在PMIC、TDDI、OLED DDI、CIS、及WiFi SoC等多項產品需求驅動,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出貨動能相當強勁,在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調漲價格,帶動第一季營收達16.8億美元,季增5%。市佔率7%站穩第三名。

格羅方德第一季營收13億美元,季減16%,受其出售新加坡8吋晶圓廠Fab3E予世界(5347)影響,格羅方德成爲第一季少數營收衰退的晶圓代工廠之二。

陸廠中芯國際第一季營收達11億美元,季增12%。中芯去年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前,已備有相當高的零組件及原物料庫存,目前各項營運皆正常運作

臺廠力積電(6770)營收首次超前高塔。力積電受惠於12吋廠包括Specialty DRAM、DDI、CIS及PMIC產品投片持續挹注,加上平均銷售單價上漲,第一季首度超越高塔半導體,營收達3.9億美元,季增14%。

臺廠世界(5347)持續受惠於大尺寸DDI、PMIC、及車用的復甦,加上平均銷售單價上漲,第一季營收達3.3億美元、季增7%。市佔率約1%,排第八名。

陸廠華虹半導體第一季營收3億美元,季增9%。上海華力第一季營收近3億美元,季減2%。第九名華虹半導體與第十名的上海華力同屬華虹集團(Hua Hong Group),若合併計算,華虹集團第一季總營收達6億美元,位居第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