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被美「卡脖子」 陸還有命脈懸於人手

河北滄州泊頭市農民收成玉米。(新華社資料照片)

美國近期加強打擊大陸科技業,斷華爲高端半導體晶片被大陸媒體網路形容爲「卡脖子」,事實上還有更攸關民生問題也命懸外人之手,不只卡脖子,可能連飯碗都端不牢。由於育種技術長期停滯,大陸除水稻大豆小麥之外,幾乎所有糧食、蔬菜種子都仰賴進口

新聞週刊《暸望》調查,大陸水稻、大豆基本上都是國產品種,小麥也有較高國產種比例,但玉米、馬鈴薯市場主流都是外國品種,辣椒洋蔥、胡蘿蔔茄子番茄青花菜,甚至是蘿蔔,種子基本上全靠進口。

黑龍江克山縣被譽爲大陸「馬鈴薯之鄉」,不過當地約有1/2馬鈴薯種植面積是採用美國品種「大西洋」,該縣雙豐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國志說:「用這種種子,每畝產量可達3.5噸,每顆澱粉含量大約高出國產品種6、7個百分點。」

主要玉米產區包括東北華北,大部分採用德國、美國玉米品種。小麥種子國產程度高,但西部也有不少地區採用進口麥種。河南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分析:「過去主食主要是饅頭麪條原料中筋小麥爲主。近年隨着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需求也豐富起來,用來製作餅乾麪包高筋、低筋小麥需求量大增,國產品種跟不上。」

辣椒種子來自以色列、蘿蔔種子來自韓國,外國品種種子雖然價格較國產品種昂貴,但產出農作物賣相佳、收成多、耐儲藏,農民依然趨之若鶩。

《暸望》綜合業界和專家意見,認爲大陸國產種子研發能力、市佔率與國際種業還是很大,反映出原創性種質相對稀缺、國家對育種長期支持力度不足、企業競爭力與研發投入有限、科研機構和企業缺乏有效合作、人才缺乏、國外種質資源管控趨嚴等問題,最後指出應該強化育種行業、加速針對嚴重依賴的種項設立研發專項,儘快解決育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