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經濟觀察——乘風破浪向前行丨民生福祉篇:提信心、降負擔,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惠及1.5億人

央廣網北京1月5日消息(記者夏青)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特別策劃《跨年經濟觀察——乘風破浪向前行》,1月5日推出民生福祉篇:提信心、降負擔,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惠及1.5億人。

從1月1日開始,不少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房貸利率又下降了。去年9月底,部分存量房貸利率已經下調了加點部分,本次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則是針對LPR部分進行的。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消費金融部總經理陳靜介紹,這次的房貸調整,個人是不用做任何操作的。

“5年期以上的LPR從4.3%調降到了4.2%,減少了10個基點,相應客戶的貸款利率也會減少10個基點。”陳靜說。

住房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之一。2023年,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部門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穩定房地產的優化政策。其中,房貸利率的下降實實在在惠及了大多數家庭。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超過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惠及5000多萬戶、1.5億人,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億元至1700億元,戶均每年減少3200元。

不少居民表示,房貸負擔減輕了不少。

居民甲:現在我每個月的利息可以少還400塊錢左右。

居民乙:信息上說我的貸款利率從5.8%降到了4.2%,看到這個短信我非常高興,這樣的話,我每個月還的貸款就會少很多。

在住房問題上,還有兩項重要舉措,一是城中村改造。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能夠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應體系、重構市場和保障關係的重大改革。

倪虹說:“最終目的是能夠實現政府保障羣衆的基本需求,市場滿足羣衆多層次的住房需求,建立起租購併舉的住房新制度。城市的黨委和政府要擔負起主體責任,解決好羣衆的住房問題,尤其是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住房問題,讓他們能夠放開手腳,爲美好的生活去奮鬥。”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面臨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業形勢備受關注。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爲5.2%,比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整體就業形勢比較平穩,而且在持續改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說,我國出臺一系列穩就業政策措施,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從走勢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將持續鞏固,穩就業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我們對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充滿信心。”王曉萍說。

其他民生短板也在加快補齊。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億元,下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725.09億元,下達困難羣衆救助補助資金1546.83億元,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有力兜牢兜實民生底線。

稅收政策也聚焦增進民生福祉發力。2023年8月底,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進一步減輕“一老一小”支出負擔。2024年,我國還將延續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退稅等優惠政策,切實減輕居民稅收負擔。

從住房到就業、從教育到養老,2023年一系列新部署、新舉措,不斷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又來到了新的起點。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將“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需要做好的六個“着力”之中。

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說:“着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着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