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海演習將成常態?

文/洪寶山(理財週刊發行人)

中美貿易戰關稅戰開打,現在似乎要延伸到軍事了,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已草擬一項機密提案,計劃十一月在南海臺灣海峽的中國領海附近,動員美軍船艦戰鬥機部隊進行一連串軍事操演,執行「全球性武力展示」行動

雖然五角大廈和太平洋艦隊都不願對此承認或發表評論,但推想十一月六日是美國期中選舉,而十一月二十四日是臺灣的九合一選舉,美軍若真選在這個時間軍演,令人不禁有時機敏感的聯想,其背後恐有高度政治意涵

從政治效應來看,川普未必是在幫自己,而是在幫臺灣總統英文,此刻在臺灣海峽附近軍演,可在臺灣召喚出更強大的「反中」、「抗中情緒,讓蔡政府在這段期間因政經頹敗情勢而沮喪、失望的支持者,受到鼓舞而在投票日迴歸支持。

美國爲了自身利益利用臺海緊張的情結也非第一次,尤其期中選舉逼近,打臺灣牌對抗中國來獲取政治利益早就是美國政客的盤算,臺灣須謹慎應對。美國若要在臺海軍演,只會帶來兩岸關係危機與恐慌,對誰也沒有好處。

蔡總統上臺後,兩岸關係冷卻,美國不但沒有扮演加熱的角色,反倒成了加冷劑,讓兩岸關係更加急凍。怎麼說?回顧一下,川普於二○一六年底當選時,接聽蔡總統的道賀電話,不就引來對岸關切?接着,《臺灣旅行法》、《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又相繼生效,對臺灣如此之好,其居心叵測啊!

美國繼之又公開批評巴拿馬多明尼加及薩爾瓦多等國與臺灣斷交,宣佈召回三國使節國會更提案授權政府不惜降低任何想轉向中國的臺灣邦交國外交關係

美國若真在臺海演習,臺灣該如何表態?若處理不慎,反而是將臺灣的未來放置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狀態。可想而知,臺海若發生軍事衝突,只會惡化臺灣的經濟環境,就算沒有軍事衝突,兩岸關係處在冷卻情況,再加上外來勢力動輒來攪局,不能置身事外的臺灣,有多少能力抗阻外界衝擊

不管是軍演擴大爭端,還是兩岸持續冰凍,都會對臺灣經濟發展雪上加霜,讓臺灣產業未來面臨更大挑戰希冀蔡政府要冷靜思考,帶領檯灣走對的方向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46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