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鈞入主長庚「不喬事情」 他說立委不該成利益共同體

林口長庚醫院。(圖/翻攝自GoogleMa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長庚醫院日前進行董事會補選,由親民黨李鴻鈞出任新董事。雖然李鴻鈞提出「不會喬事情」等4大保證,也表示自己蓋過醫院,熟悉工程專業,因此有資格擔任董事。但醫勞盟與醫改會卻直言,立委應該在立院好好監督,而不是把自己變成醫院利益共同體財團法人董事應該由完全獨立的第三方公正董事出任,而非內部延伸。

ETtoday《雲端前線》今(8)日邀請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醫勞盟發言人姜冠宇資深媒體人鄭師誠,以及時事評論王時齊,以「護航還是監督?白色巨塔引入政治力 長庚挨轟找李鴻鈞當門神立委!」爲題討論持續延燒的長庚董事會風波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圖/記者葉佳華攝)

主持人楊文嘉先詢問來賓怎麼看待前董事、醫療革新小組召集人張昭雄的辭職一事?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臺塑當初捐贈長庚成爲財團法人,是爲了享有免稅優惠,但一旦捐出來,就成了社會資產。

過去長庚也多有作爲,包括成爲全臺第一個取消住院保障金的醫院、到偏鄉發展醫療等,但近10年來卻發生「醫管凌駕醫療」現象,「讓醫師變成穿著白袍的sales」,漸漸背離當初設立的初衷。

醫勞盟發言人姜冠宇表示,近日的子宮鏡事件反映了過度醫療,心導管、子宮鏡等耗材,反而成了醫療賺錢的工具,且醫院盈利不一定回饋給基層。但因行政凌駕醫療,加上長庚當權掌握在部分人手中,「就算張昭雄跟管理階層反應,他們也只當它是薪水比較多的醫師,根本無力迴天」。

▲親民黨立委李鴻鈞。(圖/記者季相儒攝)

楊文嘉說,他上午訪問李鴻鈞,對方除了提出「不會喬事情」、「要讓醫療專業完全獨立」、「恢復創辦人回饋社會的精神跟承諾」與「醫療體系除了醫、護、藥等專業,還有工程」等4大專業,更替臺塑說話,表示要臺塑退出長庚醫療體系,其實不合邏輯,「因爲醫院經營得要自給自足,或是關係企業給予長期的資源回饋,不能完全不賺錢。」

至於政治勢力介入一事,李鴻鈞則說,他被推薦當長庚董事其實跟親民黨秘書長張昭雄沒有關係,不是因爲張昭雄推薦的,實際上,是西園醫院院長林澤安推薦他,他們倆是因爲醫病關係認識,因爲先前找他治療帶狀皰疹,這次任長庚董事也是因爲林澤安推薦。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圖/ETtoday資料照)

對於李鴻鈞提出的4大保證,朱顯光表示,長庚不是私人公司,政府或府黨高層,把它定調爲私人企業,就是錯誤觀念衛福部應該要好好監督《醫療法》修法,而不是把立委擺進醫院裡。他還提到,臺灣財團法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做到利益迴避,「臺塑我相信懂工程的人也很多,不會因爲他蓋過醫院,就成了入主董事會的理由」。

姜冠宇則提到,社會上對立委的期待,應該是在立委好好監督時政,而非把手伸進醫院,成爲股利共同體。醫院董事應有部分是由第三方公正人士出任,有公會應由基層員工票選,或者推薦社會上有道德威望的人士,才能迴歸社會期待,往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