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聰/臺灣需要近兆元的軌道建設嗎?

行政院日前公佈「前瞻基礎建設」,預計斥資近半預算推動共38項軌道建設。(圖/記者徐政璿攝/示意圖

文/李克聰

行政院日前向立法院提出約8825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其中包含4241億元、佔總預算近半數的38項軌道建設。若加計年度預算,軌道建設8年總經費高達9558億元,規模及預算如此龐大的軌道建設,立法院應如何審查?行政院未來又該如何適當運用,才能達到「綠色運輸」之前瞻目標?對此,筆者提出下列意見以供參考。

「前瞻基礎建設」中的軌道建設目標,在於未來性與節能減碳。根據交通規畫,軌道建設將分成五大部分,包括:高鐵臺鐵連結、臺鐵提速與花東南迴電氣化、臺鐵高架與地下化,以及捷運觀光鐵路等。交通部長賀陳旦強調,公共運輸是普世價值,軌道建設是爲了提升運輸服務品質,徹底落實人本、永續與擴大節能減碳,並在共享經濟前提下推動都市發展。除了硬體的投資,交通部將同時調整高鐵及臺鐵長期費率合理化

由此看來,政府前瞻性建設將以軌道建設爲主,所以未來臺灣西半部的交通疏運,高鐵將成爲長距離運輸的主要運具,而臺鐵則必須連結成一通勤網絡;另外,東部運輸則必須加強觀光服務,桃園、臺中、臺南高雄縣市也將進一步建設捷運系統

然而這樣的建設思維,完全沒有從民衆的需求進行分析,尤其未考量公車客運接駁至主要運輸幹線的不便利性,這恐將導致大衆運輸因無法無縫接軌」而效率不彰。若僅一昧建設而不加以思考該如何有效改善根本問題,等軌道建設完工後,交通已因急遽惡化加上維運困難,不但無法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反而加深國家的財政困難

行政院長林全說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圖/記者張暐珩攝)

事實上,目前民衆迫切需要,且不需花錢建設即可提升運輸服務品質的,就是改善臺鐵票務系統老舊的問題。像是民衆購買東部幹線車票總是十分困難,但實際上仍有許多閒置空位使得營運效率低落;此外,西部幹線列車常因不夠造成過度擁擠,使得有車民衆不願搭乘。更何況列車汰舊換新及建置先進票務系統,所需經費僅佔4,241億元的小部份,且成效對於民衆來說將十分有感,何不爲之?

另外,目前公路客運及都會公車因補貼不足,造成減班、停駛的問題愈趨嚴重,就連過去曾是黃金路線國道客運也都開始出現虧損。如不立即改善,將造成其營運及服務品質低落,即便10年後「前瞻基礎建設」的軌道建置完工,屆時要再有效吸引民衆搭乘將會變得更加困難。至於該如何改善?應儘速建置以科技查覈班次、路線,並能公開成本營收的資訊機制,除建立業者與政府間互信的基礎,也能讓政府藉此評估需編列補貼業者的預算,還能有利於目前6都所推廣的電動公車使用補貼。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大衆運輸營運的良性循環,有效減少民衆的車輛持有率與使用率,真正達成綠色運輸減少空污之目標。

至於已列入「前瞻基礎建設」的軌道建設,筆者建議應透過嚴謹的交通評估,決定其施行之優先順序,更建議立法院審查時,應要求交通部提供各地方軌道建設的目標年供需分析、培養民衆使用大衆運輸之配套方案、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永續維運機制,以利全方位考量。

總之,臺灣未來將成爲人口漸少的高齡化社會,當交通需求不再增加,迫切問題應需立即改善。至於如何讓政府的建設經費花在刀口上,就得有賴立法院確實審查以及交通部的專業評估,讓我們拭目以待。

好文推薦

李克聰/遊覽車安全哪裡有問題?

李克聰/趕走Uber,臺灣的交通然後呢?

李克聰/別人一帶一路,臺灣一路一「待」!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克聰,逢甲大學運輸科技及管理系專任副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