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禮仲/自主控股強化治理 別讓國營企業阻礙產業發展

中華郵政去年宣佈自2003年起已累積虧損95億元,平均一年虧6億。(圖/記者賴文萱攝)

國營企業目前有17家,隸屬經濟部的油、電、糖、水,交通部所屬的中華郵政、港務公司桃機公司,財政部的臺銀、土銀、輸銀、臺菸酒印刷廠,央行的印製廠與造幣廠,還有金管會的存保公司等事業單位。2016年,這些國營企業僅佔國內生產毛額4.28%,加上長期以來董監事任用常是酬庸多於專業,導致我國營企業績效不振、國庫進帳不張,爲國人詬病,顯示改革迫切性

國營企業常以專業獨立董事扮演經營上的重要角色,但我國營企業之獨立董事常是有名無實。很多獨董憑藉其政治關係,而非依專業技能專長而獲董事席位。正因爲依賴政治權力,這些獨董們常無心也無力挑戰董事會所做的錯誤決定。此外,在董事會中,獨董佔少數席次,亦使得挑戰多數普通董事時力不從心。

國營企業董事的連貫性是另一個治理問題,但政府卻無遏制此問題惡化的措施。尤其國營企業長期被視爲執政黨的政治工具,也因此常突如其來的換掉經驗豐富的董事會成員,改聘一些對執政黨唯唯諾諾,無專業經驗、不會妨礙董事會決策的人來擔任。又或者,政府運用國營企業來處理一些棘手的政治決策,比如將一些配合度不高,但仍有相當影響力的部會首長轉入國營企業。綜合這些因素,使得董事難以對國營企業提供具體貢獻。

此外,國營企業非專業經營,以至於產品或服務常背離市場,導致收入失血,臺糖蜜鄰超市即爲一例。而許多國營企業在某些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卻因爲表現不佳嚴重影響全產業發展,如銀行業或電力,即損害國家經濟發展甚鉅。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報告,改革國營企業治理問題有助於提高其經營績效,方法包括政策改革、組織重組、引入私營部門參與,重整國營企業經營與財政紀律。事實上國際間國營企業治理改革產生收益的案例比比皆是,而治理改革常肇始於選擇董事的程序。例如,匈牙利和捷克,其國營企業的董事必須擁有財務、經濟或法律等相關專業學位,或者具有企業治理的經驗背景;而在智利、以色列和立陶宛,大型國營企業的董事會必須具有良好的決策能力,和適當的經營規畫。而在巴西,20%的國營企業董事會成員必須獨立;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國營企業董事會必須由至少1/3的獨立董事組成,而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絕大多數國有企業董事會必須是由獨立董事組成。

▲臺糖過去採多角化經營,其中投入28億經營的蜜鄰超市嚴重虧損。(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國營企業被視爲全民資產,因此更須被要求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同時保有嚴格的績效標準。其實,成立自主控股公司監督國營企業運作,在新加坡與多數北歐國家已有不錯成果。此模式禁止政府官員直接參與國營企業經營,避免球員裁判。而且,自主控股公司就像國營企業股東需定期向控股公司報告,能有效監理董事會運作。

此外,要求國營企業從國際金融市場中獲得融資,而非靠政府補助,使其財務報表和治理受貸方監督,資本與成本則取決於信用評級,這對國營企業具市場紀律的約束,更能對其治理透明產生影響。

國營企業的治理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仍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最近研究顯示,世界各地經營績效好的國營企業治理,可產生近3兆美元的年收益,比每年投資在基礎設施所產生的收益還多。

寄望政府能比照國際趨勢,進行我國營企業治理改革。政策上將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成立國營企業控股公司,並專注於行政監理,對經營績效不彰之國營企業進行組織重組,更需建立專業獨立董事認證。尤其國營企業之經營皆應迴避政治干預,以全民利益爲依歸,適時提供外部激勵措施增加競爭誘因,且引入資本市場機制的參與,以強化國營企業的財政紀律,如此才能迴歸設立國營企業之宗旨。

好文推薦

李禮仲/想與國際競爭 就別誤踩紅線

李禮仲/別讓不適格法人董事傷害公司治理

李禮仲/公平會重罰高通 曝濫用專利斲傷我國產業之弊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李禮仲,臺北商業大學連鎖加盟經營管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執行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