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難 但事在人爲

(圖/達志影像)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這個民族不僅被列強踐踏和蹂躪,更因爲意識形態的不同而自相殘殺了很久。1949年之後,兩個打了很久的政治實力隔海相望,都籌劃着如何把對方「拿下」。1979年,大陸跟兩岸不能合二爲一的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後者承認只有一箇中國,但堅持「統一」只能通過和平協商實現。之後不久臺島也從威權體制過度到政治合法性來自票箱的社會。目前的局勢是,大陸依然堅持統一的步伐勢不可擋,臺灣同胞知道獨立意味戰爭但對急統沒有任何興趣,美國更願意看到兩岸勾心鬥角,並又開始把臺灣視爲不沉的航母。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統一看似的確難於上青天。

然而,有志者事竟成。首先,北京要說服華盛頓,它不反對美國關於統一必須以和平方式實現的立場,但美國也必須表示,它支援兩岸尋求和平統一的努力。如果美國一意孤行支持臺獨,那臺海遲早就是火海。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又一次災難,也可能會讓美國進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其次,臺灣領導人不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想方設法通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干預尋求獨立。

最後,北京和臺北要達成自己的共識,即臺海和平是兩岸華人的最高利益,兩岸華人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找到實現和平共處和最後統一的方式,臺灣今天的民主和自由是兩岸華人共同的財富和未來的目標。有了這樣的共識,兩岸才能對經貿和其他互動去政治化,讓大陸對臺灣迴歸祖國有信心,讓臺島在國際社會有尊嚴和平等。

2005年,胡錦濤與連戰在北京會面,國共兩黨「相笑泯恩仇」;2015年,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握手,啓動了兩岸尋求和平的征程。

到2025年,不僅臺灣新領導人有了一年的「記錄」,美國白宮的塵埃也已落定,繼續深化改革和修復與西方世界關係的北京,可以能以嶄新面貌和更加自信的狀態提出臺海和平新方案。有了持久的和平,統一的路就不會是「蜀道」。(作者爲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