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5年感染人數翻1倍! 去年通報4455人「創新高」

淋病近5年大增18%,女性感染率增幅20%「高於男性」。(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國內淋病疫情逐年上升,近5年來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18%,主要感染族羣爲20~39歲的男性爲主,去年感染人數高達4455人,創下淋病在1999年被列爲法定傳染病後的新高。下週就是西洋情人節疾管署提醒,民衆發生性行爲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才能避免淋病及其他傳染病的威脅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2年至2016年淋病確定數分別爲2023、2199、2622、3587、4455人,5年翻了1倍以上。除0~9歲及60歲以上族羣外,其餘年齡層感染率皆呈逐年上升趨勢,感染率每年平均增幅以10~19歲族羣最多,佔了27%,其次爲20~29歲的22%。依性別來看,近5年感染淋病的男女比爲14:1,惟女性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幅達20%,較男性18%略高。

▲疾管署說明淋病增加情形。(圖/記者嚴雲岑攝)

淋病主要影響生殖系統,男性感染後2至7天會出現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症狀;女性感染後大多不會有疼痛感,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會造成不孕。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使用氾濫,造成淋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日益增強,疾管署淋菌流行病學監測計劃去年針對收到的臨牀分離菌株(1840株)進行分析,對常用口服抗生素Ciprofloxacin的抗藥性高達95%,另一種常用口服抗生素Azithromycin也已被發現產生具抗藥性菌株(37株,2%)。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淋病增加情形。(影/記者嚴雲岑攝)

爲防止淋病未來無藥可醫的窘境,羅一鈞表示,民衆應避免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爲、不參加轟趴及性派對,或有多重性伴侶危險性行爲、拒絕使用成癮性藥物、發生性行爲時,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醫師治療淋病時,亦務必選擇針劑抗生素以肌肉注射治療,勿單獨使用口服抗生素以免治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