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分身”帶貨,京東加碼直播電商晚了嗎?

4月16日晚6點18分,劉強東的數字虛擬人分身“採銷東哥”,現身京東家電家居採銷直播間和京東超市採銷直播間,數據顯示,近1小時觀看量超2000萬。

圖/京東採銷視頻號

這是京東對直播電商更加重視的信號。

更早之前,京東還曾於4月10日宣佈將投入十億現金和十億流量,以鼓勵更多主播和MCN機構入駐平臺,同期也傳出京東以降低門檻的方式、緊急推進主播招募的消息。

此外,自採銷直播間意外走紅後,過去半年以來,京東爲其輪番造勢,採銷團隊也開啓了一系列的營銷動作,以吸引用戶進入直播間。

劉強東以數字虛擬人分身上場,京東的種種動作,都透露出集團內部愈發重視內容生態的打造,並將直播電商的發展作爲重要優先級目標。

仔細算來,京東對內容電商的探索已經進入第9年。早在2016年京東就開始借力內容,通過在社媒平臺開通購物入口的方式,爲電商引流,但這一動作屬於雷聲大雨點小,此後京東並未持續加碼內容電商。

到了2018年,直播電商進入高速增長階段,京東再次開啓了內容化佈局,計劃從“直播+短視頻+大圖文”三大方向進行重點投入,但直到2021年京東的動作纔開始變多。

對於內容電商的進攻,京東總是顯得姍姍來遲。

在京東探尋增長路徑的那些年裡,其始終對內容電商保持謹慎態度,但京東的猶疑之間,將內容生態作爲重點投入的諸多平臺逐漸進入收穫期,淘寶直播成爲阿里電商的核心業務,拼多多、抖音等玩家也靠直播電商、視頻帶貨提升了收入規模。

相比於貨架電商,內容電商並非京東熟悉的領域,直播電商強調的低價心智也不是京東的優勢所在,佈局起來面臨的阻力頗多。

但隨着京東如今的戰略轉向,內容生態可以幫助京東找到價格敏感型用戶,讓達人、中小商家迴流到平臺,支撐京東的低價策略,發揮的作用變得更爲重要。

如今,投入十億現金和十億流量的動作,似乎也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京東將不再權衡投入與回報,更專注於內容之戰的輸贏。

01 京東終於大舉投入,真金白銀砸向內容生態

京東並非首次涉足內容電商,但此次大手筆投入卻是前所未有的。

過去數年,京東陸續推出了一些扶持計劃和激勵政策,但資源投入停留在千萬級、億級。放眼高度“內卷”的直播電商行業,京東的投入力度有限,最終效果也不太明顯。

比如2021年京東推出“101計劃”,計劃在微信視頻號直播中打造1個官方直播間IP、10個品類官方號IP、百大明星紅人矩陣;2023年3月針對內容型新主播,提供貨品、流量和賬號權重扶持的“SUPER新星計劃”等。

這些政策並未激發主播達人和MCN機構的熱情,也未能吸引大量用戶流入平臺。

或許是京東着急了,如今其拿出了10億元現金和10億流量,以更積極的態度迎戰直播電商。

此次京東的10億級投入主要用在搶主播、搶用戶上。爲了爭奪主播,京東對數碼3C、家電家居、母嬰等20個領域的達人進行補貼,對優質創作者提供更多曝光和流量激勵。

而今直播電商市場中MCN機構在達人孵化方面更具能力,京東也推出了更多針對性MCN機構的扶持措施,比如對成功引入優質創作者的MCN機構提供一次性現金補貼等,希望借力MCN機構引入更多達人。

拉攏主播達人入駐,則可以幫助平臺產出更具競爭力的直播、短視頻內容,也是從內容生態角度來爭奪用戶。

就在京東圍繞內容生態再次開啓一場“基建”時,直播電商行業早已進入下半場,各平臺都在迎接新變化。

流量紅利消退問題已然出現,各平臺對直播、短視頻雙端內容的打造變得更加重視,且伴隨着消費降級趨勢,消費者對於性價比商品的品質、價格更加敏感,各平臺的價格策略、商品供應策略又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京東開始擁抱直播、短視頻的時間點,本就比其他玩家更晚,再加上過去數年缺乏持續、專注地投入,在內容生態方面的短板也更爲明顯。

不過,如今行業生變,京東作爲後來者並非沒有追趕的機會。當下,直播電商和視頻帶貨仍有增長空間,各平臺都在想盡辦法強調性價比心智,京東也正在實施低價策略並結合內容場景來吸引用戶,打出京東直播的影響力。

而如何將內容場景與原有的商品池、消費羣體進行協同,來增強自身直播、短視頻帶貨的優勢,將成爲京東未來一段時間面對的重要課題。

02 採銷直播間的意外走紅,給了京東信心?

京東再次加碼內容,與去年雙11期間京東採銷的意外走紅有很大的關係。當時,京東採銷、海氏、李佳琦圍繞商品定價權展開了一系列的糾紛和隔空喊話。京東採銷也因“硬剛”李佳琦而受到大量關注。

此後,京東幾乎是想盡一切方法,爲採銷直播造勢,後者也被京東看作是提升直播業務存在感的關鍵。

京東採銷意外走紅後不久,京東就推出“採銷直播間”,將其放到了主站直播頻道的首頁進行展示。爲了承接住這波意外到來的流量,還對多個品類推出五折優惠,以吸引用戶下單。

去年底,劉強東宣佈要給京東兄弟漲薪,其中京東採銷業務人員的固定薪酬上漲近100%,京東還喊話離職採銷員工稱“回家即加薪”。

到了今年2月,京東採銷直播間又喊話董宇輝。不僅直播間的背景板上出現“誠邀董宇輝快來京東直播”的字樣,主播還在直播中提及,公司領導已與董宇輝展開合作談判。

圖/京東採銷直播間

京東對這一偶發現象的重視,來源於其在入局直播電商以來,一直未能補齊“人貨場”中的“人”,缺乏頭部帶貨主播所帶來的影響力。

採銷直播間的意外走紅,彌補了京東直播存在感欠缺的問題。而京東也想“趁熱打鐵”,將採銷直播這一IP推出去,爲採銷直播間吸引流量、維持熱度。

採銷直播帶來的熱度,似乎也給了京東更多信心,使其馬上推出了主播招募計劃,以不設門檻的“低姿態”,來吸引主播助陣平臺的直播內容生態。據財聯社報道,京東緊急推進的主播招聘計劃的門檻不高,不考覈GMV、毛利,只看人氣,還要求各部門抓緊落地。

但對於京東而言,除了提升整體主播數量和規模,吸引大主播的加入其實更爲重要。

去年618期間,京東曾挖來羅永浩,創造出首場直播超1.5億元的銷售額。對於京東直播而言,羅永浩不僅貼合京東3C數碼等自營產品的調性,也可以通過個人影響力給更多用戶傳遞京東的低價心智,吸引粉絲羣體下單。

此後,京東也陸續與多位明星和總裁合作、開啓直播首秀,但京東直播生態依然缺乏大主播,頭部、中腰部主播的規模很難與其他平臺相提並論,更少有現象級的直播事件出現,至今許多消費者未能將直播間低價與京東聯繫起來。

未來,京東對採銷直播間的重視程度只會有增無減,一方面是進一步發揮其引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採銷直播間與京東電商低價策略的契合度較高,兩者可以進一步打配合。

過去兩年,京東一直將低價作爲電商業務最重要的戰略,“百億補貼”全面上線京東主站,9.9包郵頻道、降低免郵門檻等措施陸續推出。劉強東曾宣稱,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以後唯一的基礎性武器。

京東的低價策略,貼合當下直播電商強調性價比的大趨勢。而爲了配合內部戰略的轉向,京東採銷團隊在品牌和品類採購時,以更大力度推動了高性價比商品供給比例的提升,給直播間提供的產品也是這個思路,京東採銷直播間打出了“真好、真便宜”的宣傳口號。

對於京東而言,採銷直播間不僅打開了直播業務所面臨的僵局,也爲低價策略的深入提供了新的可能。

03 今年618,京東必須打一場“勝仗”

京東此時加碼內容,也是爲了618做鋪墊。

去年618大促,京東不僅有百億補貼的加持,對重點品類進行了補貼,也爲了提升中小商家參與度而推出“春曉計劃”。

但京東實施低價策略具有天然阻力。其自營的產品品質、商家入駐門檻較高,價格競爭力偏弱。3C數碼等優勢品類,具有價格透明、決策週期長的特點。受此影響,去年618期間,其在全網最低價、商品豐富度等方面很難與拼多多競爭。

今年618,是京東轉向低價策略後,迎來的第二次“主場作戰”,其必須拿出更有利的“武器”來吸引商家、用戶。

直播電商的影響力是關鍵所在。一直以來直播間的火爆程度,極大程度上影響着618大促的影響力,且今年各大電商平臺都在追求性價比,對於618這一關鍵大促節點,也會爲了承接有限的流量,拿出更多投入放到直播電商的價格戰中。

今年618,京東也勢必繼續砸錢,拿出更多真金白銀,來與其他玩家抗衡。與此同時,京東也需要通過618年中大促,給出一份合格的成績單,證明其低價策略以及內容佈局的收穫期即將到來。

圖/京東海外官網

實際上,爲了證明自己具備打贏價格戰的能力,過去一年京東已經改變了很多。

最值得一提的變化是,京東改變了一直以來遵循的自營優先策略,開始將流量推薦與價格競爭力掛鉤,拉攏更多第三方商家的加入。今年以來,京東還將重點放在對產業帶的挖掘上,也是爲了吸納更多中小商家,提升低價商品的供給規模。

對於如今的京東而言,即便利潤承壓,也要謀增長。

京東這艘“大船”,在過去幾年的航行中一直缺乏足夠的增長勢能。無論是過去一年實施的低價策略和百億補貼,還是對內容生態的加碼佈局,都是京東尋求增長所做的努力。

只是最終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上個月,京東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京東營收10847億元,同比增長僅3.67%。對於2021年的27.6%和2022年的9.9%,今年的營收增速變得更慢了。

京東很難不焦慮。相比於低價戰略剛推出時,對利潤和增長的權衡,如今京東更不計代價地直面低價競爭,爲了打贏價格戰暫時放棄了保利潤。

財報數據顯示, 2023年京東全年營銷開支達401億元,同比增長6.3%;2023年四季度營銷支出同比增長接近9%,達到131億元,高於營收增速。

圖/京東海外官網

京東不僅進一步擴大了營銷支出,也持續推出免傭、降擁等優惠措施,向品牌商家補貼讓利。因此影響了京東的廣告佣金收入,對此京東方面提及,其在第四季度採取了一系列的免傭、降傭措施,這使得公司的佣金收入有所下滑。

隨着戰略調整的進行、投入的持續加碼,京東也不得不面對新的問題。京東對內容破局寄予厚望,但這一切還需建立在低價戰略的成功與否之上。

採銷直播間的熱度還在,但京東能否憑藉自身的“人貨場”優勢證明這一次的出圈不是偶然,是一個關鍵問題。

低價戰略已經進行到第二年,京東還需從供應鏈效率優化角度,保證戰略的有效、持續。京東一直以供應鏈能力見長,但其對成本的壓縮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京東需要藉此建立可持續的低價能力,緩解價格戰帶來的壓力,並打贏這場電商“內卷”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