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也可以變成光明燈?中市府提點子

臺中市議員張玉嬿(左)、謝志忠6日質詢指出,全市4成傳統路燈穿插其間,民衆抱怨明暗不一、易生危險,要求全面下架,運用省下的電費維修費,將傳統路燈換裝爲智慧路燈。(盧金足攝)

臺中市長盧秀燕表示,可以研議將路燈變成捐款挹注電費與維修費用,點光明燈取名孝順燈或愛心燈,照亮用路人回家的路也很有意義。(盧金足攝)

市議員張玉嬿、謝志忠6日在市議會質詢時建議LED路燈朝向「智慧路燈」進行規劃。市長盧秀燕6日表示,全市約20萬3000多盞路燈,包括12萬多盞LED節能路燈、8萬多盞高壓鈉燈,水湳2000多盞智慧路燈,其中12萬多盞LED節能路燈,每年節省8000多萬元電費,未來全面汰換LED節能路燈後,可省下1億多元電費,減碳排3萬3000噸,以後也可研議將路燈變成捐款挹注電費與維修費用,點光明燈取名孝順燈或愛心燈,照亮用路人回家的路也很有意義。

臺市推動老舊路燈汰換LED路燈未竟全功,張玉嬿、謝志忠質詢指出,全市4成傳統路燈穿插其間,民衆抱怨明暗不一、易生危險,要求全面下架,運用省下的電費及維修費,將傳統路燈換裝爲智慧路燈,節能減碳又可發展5G,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張玉嬿指出,市府2016年推動水銀路燈汰換成LED節能路燈至今,全市20萬3000盞路燈,有12萬餘盞傳統路燈順利換裝,第一階段完工到現在2年多,民衆感受戶外夜間變亮,普遍肯定LED路燈有助減少光污染,防止眩光散射。

但全市20萬3000盞路燈,其中鈉燈約7萬盞,加上其他傳統路燈約8萬多盞、40%,換了水銀燈卻不換鈉燈,常常可見鈉燈和LED路燈各在一邊,明暗不一,對視力不佳民衆有安全威脅,而且鈉燈後續廢品處理對環境污染大。

謝志忠、張玉嬿強調,老舊路燈汰換LED路燈後,每年節省1億元電費,減少3萬30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建議市府引進PFI民間融資提案制度,下架傳統路燈,以年度節省的電費及維護費用,將傳統路燈換裝爲智慧路燈,也不會增加市府財政開支

謝志忠說,路燈數量多、範圍廣佈,最新的智慧路燈不僅主動監控、即時維修,還具備5G、物聯網載體發展潛力,臺中市比新北桃園晚推動,要做就做最新的,直接發展智慧路燈,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以用路人角度思考路燈配置使用情形,先依地方需求調整,別再讓高壓鈉燈或LED燈參差不齊。

建設局長大田表示,臺中市共約20萬3000盞路燈,包括12萬多盞LED節能路燈、8萬多盞高壓鈉燈,以及水湳約2000多盞智慧路燈,其中12萬多盞LED節能路燈,每年節省8000多萬元電費,未來全面汰換LED節能路燈後,可省下1億多元電費,減少碳排3萬3千噸。

陳大田強調,路燈具有數量多、範圍廣等優勢,具有作爲5G、物聯網等載體的潛力,因此市府除路燈換裝外,也將一併評估各項智慧共杆項目全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