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關緊洋垃圾大門!7個月4萬廢棄物貨櫃擠爆臺灣 回收業者怨

陸向垃圾關上大門。(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今年初展開禁廢令,拒絕歐美各國的塑料廢紙。然而,有媒體報導,此舉也造成「蝴蝶效應」,光是今年短短7個月,超過100萬噸的廢紙與塑料就涌進臺灣,來自86國的廢棄物累積空間高達4萬個貨櫃,也讓國內的回收體系瀕臨崩潰。

蘋果日報》報導,大陸當局今年宣佈,不再接受24種廢棄物進口大量源自歐美的「洋垃圾」則轉向到東南亞,臺灣也沒有幸免,今年前7個月的進口廢塑量就高達24.5萬噸,碼頭貨櫃更是傳來塑膠袋的惡臭;有回收業者抱怨,國內垃圾都處理不完了,還要進口國外的。

對此亂象環保署今年8月13日才宣佈修法,同時預告最快10月會管制洋垃圾問題。媒體消息曝光後,許多民衆則指責政府動作太慢,尤其祭出嚴格的限塑政策,卻進口連大陸都不想要的塑膠垃圾。網友也提到,國內回收一旦垮了,許多弱勢族羣都會受到影響

▲洋垃圾成爲棘手問題。(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環保署29日則發佈聲明指出,爲了因應國際趨勢,我國先前配合綠色設計與綠色消費,鼓勵國內產業使用二次料替代原生料,長期都有關注進口情況結果發現今年前半年進口廢塑膠、廢紙的數量明顯增加,便於7月5日函請財政部關務署強化邊境查驗,也研擬關稅法提高進口關稅可行性

資源回收個體戶方面,環保署106年展開「循環經濟資收大軍計劃」,補助地方政府聘用回收個體戶,106年每月平均僱用2756人,輔助分類回收物達11619公噸。

環保署8月13日舉辦記者會,發佈預告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對於民衆反映新制於10月實施的速度太慢,正在檢討與調整,並會邀請產業主管機關協調,雙方達成共識後,會再儘快實施相關修正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