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收費爭議 收視戶:只看10臺爲何要付100多臺的錢?

▲(圖/視覺中國CFP)

消費中心臺北報導

近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及地方政府正在進行有線電視費率審議,「分組付費」議題引發各界正反不同意見,這攸關全臺500萬收視戶的權益問題,大部分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差異何在,但令收視戶質疑的是,爲何不能要看多少臺就付多少錢?「平常最多隻會看到10個臺,卻得付100多個臺的錢,真的很不公平!」

從NCC接獲的消費者申訴案統計來看,在2017年前三季,平均有高達12%都是針對「有線電視收費爭議」提出申訴,尤其在NCC開放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跨區經營後,新舊業者低價搶客亂象四起,年繳從6000元殺到1800元,甚至有業者喊出「0元看1年」方案,消費者可說看得一頭霧水,既然收視費用有這麼大的彈性空間,長期月繳500~550元的收視戶,豈不成了冤大頭

▲2017第一季有線電視申訴案件分類統計。(圖/取自NCC網站

每年年底都是隔年度有線電視費率審查關鍵期,據瞭解,消費者每年交給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費用總計超過新臺幣300億元,卻只有約四分之一(約75億元)交給頻道代理商,再經抽成後,頻道業者拿得更少,形成「通路肥、內容瘦」的怪現象。市場人士分析,以國內電視臺營收結構來看,廣告收入約佔70%,版權授權收入僅30%,與美國業者廣告收入與版權授權各佔50%的結構差異非常大,難怪電視臺內容品質經常遭到詬病,許多電影頻道長年重複播放一樣的陳年舊片更是飽受批評。

即使現今行動裝置快速發展,年輕人大多習慣手機影音,但是年紀大一點的消費者,仍是有線電視死忠消費者,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長達5~10小時。經營家庭美容院,40多歲的小姐就說,電視都是每天開着,但不管是自己或客人,看來看去就是新聞臺、三立臺灣台、民視無線臺,或是一些播放韓劇戲劇臺,總數不超過20個臺,但是系統業者給每位收視戶都是100多個臺,大部分根本從來沒看過,真的覺得很浪費,「不是使用者付費嗎?我沒有要看的臺,沒有要使用爲什麼還是要付錢?」24歲的上班族黃小姐則說,家裡已換裝MOD,雖然少了一些早期習慣看的頻道,但比較能自主掌握的感覺還是比較好,更何況想看的內容,上網其實都會搜得到,所以短期內根本不會考慮再申裝有線電視。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