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鼎鈞》請給小明、小紅、陸配和陸生一個友善的環境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召開例行記者會。(李侑珊攝

新冠肺炎疫情在過了大半個年頭裡,臺灣因爲具天然海島的優勢進行了鎖島,因此有效了遏制了疫情的境外輸入和本土病例的出現,但也就在這半年裡兩岸關係急凍,民進黨雙標操作互推皮球,導致了有一羣人在兩岸間裡外不是人,他們本是兩岸之間和平的橋樑,他們可能是你我周遭的愛人親戚好友,因爲臺灣社會輿論對他們貼上一個大大的標籤,其中不少人甚至因爲身分問題而無法入境臺灣,這半年的心境也早已對臺灣從失望到絕望,他們是誰,就讓咱們一同來看看他們酸甜苦辣的故事

首先就是「小明」,他們是兩岸婚姻大陸戶籍子女。對於陸配子女「小明」的家長來說,上週又是一個失望難過的日子,因爲週三記者會上陳時中依舊不讓持大陸戶籍陸配子女「小明」們入境臺灣,「小明」們無法返臺上學同時還要持續受到臺灣同儕間的歧視訕笑,即使在炎熱的六月天「小明」父母們在行政院大門口下跪陳情,換來的依舊是因爲大陸疫情不透明所以沒有時間表作爲迴應,「小明」的父母都早已焦慮大半年,因爲他們早從失望到絕望。

第二個羣體是「小紅」,「小紅」的故事又是這次疫情之下一個無奈的新羣體,他們的出現就是因爲兩岸婚姻繁瑣程序下的制度犧牲者,就有男性大陸配偶因疫情關係,來不及取得臺灣地區居留證而無法入境陪同懷孕的太太待產,每天只能以淚洗面無奈讓即將臨盆的太太一個人在臺灣待產,無不叫人心酸難過。也因爲疫情的關係兩岸婚姻曠日廢時的登記制度,不知道有多少「小紅」們無法完成兩岸的正式登記程序,多少大陸配偶因僅有臺灣方面發的探親籤無居留證而無法入境臺灣,同時因爲疫情關係今年兩岸婚姻登記數將創下近30年來新低也不讓人意外,歸根結柢都是制度造成的。

第三個羣體是大陸學位生,2020年臺灣各大學的春季學期也早已結束,超過7500名大陸學生依舊無法入境臺灣完成學業,不少大陸學生只能選擇延畢或休學,即使陸生羣體致函行政院長教育部長、衛福部長到陸委會,但是仍舊沒有得到一個準確迴應,只見港澳地區和國外境外生逐步開放解禁可以入境臺灣,但週三的記者會上陳時中又指出這交給教育部來評估,如此說法就如同某大學陸生調侃的說道:「反正陸委會、臺灣教育部、臺灣疾控中心陳時中,現在皮球就踢來踢去。21世紀有一個笑話,美國每天3萬+的新增感染人數(2億總人口),叫疫情穩定;大陸地區一天新增10例子左右(14億人總人口),叫做疫情嚴重地區...好吧,真的等到你回去的那一天,你看收費標準來了——陸生現在最早的一批是8月5號之後,隔離14-21天,費用的話,就奔着3-4萬臺幣(八九千人民幣)去了。你願意去嗎?」

當然啦!也不要忘記疫情這半年有多少大陸配偶受到媒體政客的抹黑攻擊,因爲這半年裡臺灣社會瀰漫了一股「仇中和恨中」的氛圍,當中不少也出現在兩岸婚姻家庭裡,不少大陸配偶因爲身處深綠家庭中,在疫情期間也鬧出許多不愉快的事情,臺灣家人言語調侃和諷刺大陸,歸根結柢不都是媒體輿論和政客言論所導致的嗎?更有大陸配偶走上起訴離婚之途,這無疑只會加深兩岸民間的對立,對於兩岸民間融合交往來說只是百害而無一利。

在此真的很想問問臺灣社會,小明、小紅、陸配和陸生,這些羣體有哪一點對不起臺灣了嗎?是誰讓他們從失望到絕望,是誰讓他們看見臺灣最醜陋的風景是臺灣的政客,作爲這些羣體的家人和朋友們的臺灣鄉親,疫情之下他們謀受了多少冤枉和委屈,臺灣鄉親們也請替他們評評理說句公道話

(作者爲瀋陽臺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