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稱課綱爭議處1百多項 國教院打臉:主要爭議17項

總統馬英九8日出席「總統與青年有約:第十屆臺大政治領袖營」,席間回答課綱爭議。(圖/記者陳明仁攝,下同)

記者楊佳穎/綜合報導

針對課綱微調爭議,總統馬英九昨日出席臺大政治系學會辦理高中生政治營時表示,課綱「爭議處頂多1百多項」;國家教育研究院9日則透過新聞稿指出,若依課綱「重點變動數計算,主要爭議在於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荷西入臺、臺人抗日戰爭及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發展等4大項,總共17個小項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

馬英九昨日於臺大政治系學會辦理的高中生政治營中與高中學生會談,有學生提問有關微調課綱內容及程序問題,馬以慰安婦、光復及接收用詞臺灣人抗日、228事件及白色恐怖等例子,說明課綱微調的主張並沒有錯,按比例原則,課綱微調不需要暫緩實施。

不過,國教院今日指出,高中歷史科課綱微調修正文字的地方甚多,但不是所有修正都有爭議,經統計依課綱「主題」變動數計算,主要爭議在於原住民族、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明鄭統治、日本殖民統治、光復臺灣等歷史用詞及歷史事件依時序脈絡敘述等6項;若依課綱「重點」變動數計算,主要爭議在於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荷西入臺、臺人與抗日戰爭及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發展等4大項,總共17個小項。

國教院也說,新舊版課綱之調整,將由國教院及大考中心學科中心儘速研商並對外說明是否列入大學考試命題,而關於社會科重要議題,已開始建置社會領域資源庫,各校教師和學生可以就自己關心的議題,透過與歷史研究者、教師及各界人士進行討論交流,以培養理解與解釋歷史的能力。

國教院也說,教育部長思華多次重申,非常樂意和學生持續溝通對話,希望各方能包容不同意見,未來新舊教科書並行,存異求同,尋求社會最大共識

國教院整理課綱微調爭議項目:1、「原住民」改爲 「原住民族」,有消滅平埔族的爭議2、「國際競逐時期」改爲 「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3、「鄭氏統治」改爲 「明鄭統治」4、「日本統治」改爲 「日本殖民統治」5、「接收」臺灣 改爲 「光復」臺灣6、當代臺灣架構從主題式 改爲 依時序脈絡敘述7、「大航海時代」改爲 「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8、「荷西治臺」改爲「荷西入臺」9、新增「臺人與抗日戰爭」10、「多元文化發展」改爲 「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11、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荳事件12、「清代治臺政策」改爲 「清廷治臺政策」13、鴉片戰爭迫使清廷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14、臺灣成爲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15、臺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蔘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16、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爲17、「慰安婦」改爲 「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