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IPO停擺漣漪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機制在途

(原標題:【金融頭條】螞蟻IPO停擺漣漪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機制在途)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一真 胡豔明  計劃以總市值2.1萬億問鼎全球最大IPO的螞蟻集團上市,在短短几日內迅速轉折。

11月5日擬掛牌上市日之前的第三天,即11月2日,一份《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網絡小貸新規”)由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出臺;同在當日,證監會發布消息,四監管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實控人馬雲等人。次日,螞蟻“巨獸”驟然停下上市的腳步。

新規劍指包括螞蟻在內的頭部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其中擬要求網絡小貸公司未來的聯合貸款出資比例達到30%,同時通過銀行借款、股東借款等非標準化融資形式融入資金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1倍,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形式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其淨資產的4倍。

螞蟻集團備受關注的聯合貸款模式槓桿,將因此發生變化。“相當於通過資本約束,限制了螞蟻未來的幾何級數增長。”一位和螞蟻集團談過合作的銀行人士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顧雷表示,一般情況下,在聯合貸模式下,螞蟻小貸的出資比例大概在5%-10%,其餘90%以上都是有商業銀行承擔資金的。螞蟻集團在短短的幾年裡,通過360億表內資產撬動1.8萬億聯合貸款,成爲信用擴張的最重要工具,發展速度太快。如果萬億聯合貸款一旦發生還貸風險,螞蟻集團最多承擔表內360億元的損失,但鉅額損失要由國有銀行和社會儲戶承擔。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被允許的。新規有效約束小貸公司通過聯合貸款過快信貸擴張,降低引發金融風險的可能。

對頭部互聯網金融科技而言,螞蟻、京東未來的上市估值或更向金融企業靠攏,像螞蟻此次百倍市盈率的定價已不太可能。而提高網絡小貸公司的門檻到10億(區域性)和50億(全國性),將直接清退一批網絡小貸公司,目前我國大多數網絡小貸公司註冊資金都是在1000萬-5000萬元不等。

監管層一直都想把第三方公司納入金融體系的監管之下。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創新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金融體系效率,也促進了競爭,同時也出現一些新的風險。在數字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之下,很多風險已經轉移到銀行之外,已經不在傳統金融安全網覆蓋範圍之內。監管也需要研究央行如何發揮最後貸款人角色、存款保險覆蓋範圍、以及系統性金融科技公司的危機管理和處理機制。

如今,監管的思路越發清晰,11月6日,監管明確對金融科技“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同日,央行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表示,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要打造包容審慎的創新監管機制。監管照進這一飛速壯大的領域,金融科技行業勢必邁入一個新的發展歷程。“原來螞蟻是一家科技公司,規模做大了變成了一家金融公司,現在監管想讓它再變回科技公司。”一位曾與螞蟻談過合作的銀行業人士如此表示。

螞蟻失速

轉折來得太快。

11月2日,證監會發布消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當天網絡小貸新規出臺;11月3日,上交所、港交所相繼宣佈螞蟻IPO暫緩;4日早間,螞蟻集團公告,香港公開發售的申請股款將不計利息分兩批退回;5日晚間,螞蟻公告擬於11月6日啓動退回A股新股認購資金等款項。而對於A股參與配售的5只戰略基金仍未有定數。

螞蟻的定價已經完成,在這個時點上,北京投行人士王鑫(化名)原本認爲,監管新規對其發行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IPO擱淺令他頗感意外。“螞蟻要上市可能沒那麼快了。”他對記者說。

接到上交所要求暫緩IPO通知的當天,螞蟻給所有員工發了一封信,其中提到,“大家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有一些不理解,我們不迴避這些,這些是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但要成爲ー家102年的好公司,我們必須更高的要求自己,提升自己。16年來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今天,也不會例外。”

螞蟻表示,會對信任螞蟻的衆多海內外投資者負責到底,充分保障他們權益不受影響。同時,有關發行上市的下一步進展將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及監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並及時披露相關情況。

對於螞蟻集團後續的上市安排,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首先要拿出初步合規方案,其次要等徵求意見稿落地看是否還要調整,再次需要方案獲得監管認可並調整業務到合規,最後還要重新申請交易所證監會同意發行,不排除重新上會。當然,中間還可能需要更新年報和招股書

對於暫緩螞蟻IPO的理由,上交所公告稱,原因在於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了變化。相關事項可能會使得發行人不符合上交所科創板相關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

小貸新規可能直接限制了螞蟻未來的想象空間,令螞蟻集團上市和未來的業務增長蒙上陰影,矛頭直指螞蟻集團的聯合貸款。

招股書顯示,信貸業務是螞蟻最大的收入來源。螞蟻微貸業務迅速發展,佔營收比重從2017年的2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40%,營收金額從160億增長到286億元。螞蟻微貸科技平臺業務的收入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實現同比增長39%和87%,並在2020年上半年實現同比增長59%。

微貸平臺下的兩大產品——花唄、借唄,一大部分資金來源都是和銀行的聯合貸款。螞蟻自營微貸利息淨收入今年上半年14億元。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螞蟻直接提供信貸服務的表內貸款佔比僅爲2%。其餘98%的資金均通過銀行、ABS等表外資金。

據記者瞭解,一部分聯合貸螞蟻出資的比例在5%左右,甚至有的比例會更低。

上述銀行人士表示,“資金來源的槓桿控制在4倍,融出又要求出資30%,相當於把槓桿控制在12倍左右。”

螞蟻集團面臨重新估值,此前高達百倍的市盈率,普遍高於中美的互聯網公司、支付公司和傳統金融企業。一名外資行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螞蟻集團所屬的金融行業監管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在投資者看來,監管的風險可能不小,經常會有變化,當下最擔心的是對業務有多少影響。現在也要看螞蟻有多少錢,能做多少業務,最後怎麼處理。

科技?金融!

監管亮劍,關於以螞蟻集團爲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究竟是金融還是科技的爭議也告一段落。

在11月6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金融科技方面,銀保監會一方面支持金融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合理創新,同時堅持創新是爲實體經濟服務,要爲實體經濟做貢獻。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到統一的監管範圍。銀保監會將完善風險全覆蓋的監管框架。增強監管的穿透性、統一性和權威性,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

“螞蟻的科技屬性很強,它的獲客方式、業務模式、風控管理、貸後管理和交叉銷售都是一個科技公司的形式,只不過它的產品是一個金融產品,所以要受到金融方面的監管。它的方式是科技的,但是不管什麼形式做金融,就要接受金融的監管。”上述外資行分析師表示。

雖然螞蟻在IPO籌備過程中,螞蟻方面希望外資行科技行業人士覆蓋螞蟻的研究,但是一部分外資行還是讓科技研究員和銀行業研究員一起解讀。

金融科技獨角獸的光環或不再。頭部的金融科技公司中,陸金所在小貸新規出臺之前登陸紐交所,當天股價較發行價下跌4.81%,當前市盈率18倍,總市值338億美元;京東數科仍在上市進程中,計劃募資200億元,目標上市估值2000億元,目前已經提交上交所的第一輪問詢函回覆意見。

小貸新規提高網絡小貸門檻至50億元之後,騰訊旗下的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於11月4日發生工商變更,註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25億元,但目前實繳仍爲3億元。

過往互聯網小貸公司規模迅速擴張的模式也行將失效。螞蟻招股書數據顯示,螞蟻淨資產2149億元。微貸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爲1.7萬億,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0.4萬億,總計2.1萬億。

目前和螞蟻微貸合作的銀行超過100家,除了銀行,微貸也與信託、券商等金融機構合作。螞蟻旗下的網商銀行主要做小微和三農方面的信貸。與網商銀行合作的銀行主要是普惠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包括一部分小貸公司。

網商銀行一名高管對記者表示,網商大部分是20萬以下的客羣,而國有四大行對小微的定位是500萬到1500萬,城商行的定位在50萬-500萬之間不等,螞蟻服務的是微型客羣。

上述高管和記者介紹網商銀行與傳統銀行之間的合作機制,“我們掌握一個線上的經營數據,可能只給5萬、8萬的貸款,但是可能開新店要20萬貸款,我們不敢給這麼多,會把客戶推送給線下的合作經營機構,再給他10萬,或者我給10萬、他給10萬。聯合貸款的風險也是按比例來承擔。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優先考慮廣泛的覆蓋羣,把商業利益放在比較後面。”

其透露,螞蟻給網商銀行的考覈指標,沒有具體的利潤要求,但要求貸款客戶過千萬,第二,要控制不良率,保證收益覆蓋資源成本和運營成本。

雖然傳統金融機構會認爲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的利率普遍偏高,但是上述高管分享,小微客戶最主要是小而頻的。之前和杭州的一家小微企業溝通,問說利率貴不貴,這家小微企業說沒怎麼考慮這個事情,比如進一批貨一萬塊錢着急,可能取個錢付了,循環幾天就回來了,幾天利率基本上感覺不到,一萬塊錢3塊錢,就借5天就是15塊錢,還是覺得很便宜。

據瞭解,網商銀行平均一個客戶的一單貸款時長是107天,一年平均貸款9次,所以每一次的額度並不一定是全用滿,可能就需要2萬,隨借隨還;千萬級的客戶平均的貸款時長可能是一年。

一位到螞蟻集團做過調研的外資機構表示,早在七八年前,阿里就非常重視螞蟻集團的業務,在業績考覈的時候,不是看利潤達成了多少,而是看推廣了多少產品,發展了多少條業務線,所以其業務擴張非常快。“但是,我們也非常關注監管方面的風險,在新規之下,未來恐怕難有這麼快地擴張了。”

行業洗牌

螞蟻集團IPO暫緩,200多家網絡小貸公司也面臨洗牌。小貸新規從控股股東、註冊資本金、地域範圍、平臺資質等對網絡小貸提出了較高的准入門檻要求。

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元,且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如果是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元,且是一次性實足貨幣資本。

顧雷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些新規條款是對網絡小貸准入門檻的大幅擡升。目前我國大多數網絡小貸公司註冊資金都是在1000萬-5000萬元不等。因此,這一新規定使得當前市場很多網絡小貸公司難以達標。

顧雷表示,小規模的網絡小貸公司不斷分化、清退和重新調整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將直接導致未來出現兩種局面:一是那些小規模的網絡小貸公司將會面臨重新洗牌,清退出不少規模達不到標準的網絡小貸公司,網絡小貸公司數量將大幅減少。二是有些小規模網絡小貸公司通過其他途徑,諸如增資擴股、引進新股東等方式,努力達到《辦法》新規要求,由此也將對現有網絡小貸格局產生重大的變化,重塑了我國網絡小貸公司的格局。

同時,網絡小貸新規還規定,作爲主要股東參股跨省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跨省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顧雷表示,這也就意味着,螞蟻集團旗下的兩家小貸公司,即使銀保監會批准其跨省經營,但也只能保留1家。顯然,螞蟻集團必須進行適當的經營性調整,收縮機構。

此次徵求意見稿中,互聯網小貸牌照(即“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經營許可證”)權限“實質”從各地金融局上收至銀保監會等中央金融監管部門,顧雷表示,長遠看,上收至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對保護投資者及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更爲有利。可以想象,網絡小貸的經營許可權越分越細,越審越低,全國各地金融管理局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最後審理標準也會五花八門,在地方保護主義擡頭的省份區域,很難說沒有越權審理或者違規審批的問題。

創新與監管

10月25日,馬雲在上海外灘峰會的一席講話將矛頭指向金融領域,引發熱議。

據記者瞭解,監管層從幾年前就開始研究對金融科技機構的監管。數字金融的發展,對金融監管和金融穩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課題,風險也出現新的特點。

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舉例稱,比如在微觀金融風險方面,過去擠兌是在線下的網點發生,過去防擠兌,就把現鈔拉到櫃檯堆成山,讓儲戶放心,守住櫃檯就守住了風險,現在不行了,守住櫃檯可能僅僅守住了20%,剩下的可能都在線上。又比如,基於大數據的信貸業務風險,一些國家網絡借貸發展過快,導致相對貧困的借款人過度借貸和違約率上升。另外,金融科技公司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過度依靠硬數據,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數據化。“數字金融對金融穩定的風險要高度關注。螞蟻用戶超過10億,足以產生系統性影響。”上述銀行業人士表示。

今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並正式實施,其中對於日益壯大的銀行機構互聯網貸款業務情況予以規範,要求建立互聯網貸款的核心風控能力。此次發佈的網絡小貸新規徵求意見稿,也是早在準備當中。

這次,小貸新規的落地,事實上落實央行和銀保監會“相同業務、相同風險都適用相同的監管規則”的要求,要求第三方科技公司實施與業務風險相適用的審慎監管要求,包括資本監管要求、流動性監管要求、市場風險的要求、貸款集中度的要求、槓桿率的要求、關聯交易的要求、操作風險的要求、風險隔離的要求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對記者表示,從10月31號金融委的會議中談及,要把金融科技也納入到監管框架當中,之後網絡小貸管理辦法等一系動作來看,監管趨嚴的趨勢已經是非常明確的。

尹振濤稱,很多金融科技公司都有持牌機構。新規要求,同樣的監管框架下,只能有一個牌照去開展相應的業務。尹振濤表示,金融科技集團旗下有網絡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以及互聯網銀行等,到底用哪個平臺開展業務這要明確。下一步,監管方面可能也將根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進行監管,這些趨勢或態度都是比較明顯的,還有一些不是特別清晰的業務,例如“相互寶”等,預計監管也會出臺相應的辦法進行進一步的約束。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針對螞蟻這件事,監管當局處理的是及時的。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監管這類企業,是個新課題,也是個世界難題。螞蟻上市大大推進了對此類企業的監管進程,也讓監管層下定決心出手。從監管層來說,需要反思監管方式的改善提升和超前,避免過多事後監管。從螞蟻角度看,需要認清自己企業的本質,深入瞭解金融業的特殊性和本質特徵,真心擁抱監管。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一個金融企業被定義爲科技企業,那麼普通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將遭遇高估值和高槓杆兩重鐮刀收割。監管層及時叫停,算是保護了投資者利益。

另一方面,監管也非常肯定金融科技的正面影響。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進步同樣能促進金融穩定,降低信息不對稱,提高金融體系效率,也促進了競爭。金融科技企業降低市場準入壁壘和集中度,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發放貸款有助於降低信貸服務准入,一些合法的新型金融服務器提供商,能很好地和銀行互補;基於大數據的借貸,爲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無抵押信用貸款。

一名農商銀行高管在今年參加上海一個金融科技峰會活動的時候,對網商銀行的分論壇印象深刻——從中國東西南北各省來的淘寶商戶講述自己從網上銀行獲批小額貸款做生意的故事,還有網商貸的海報也非常有煙火氣,讓農戶和小微很有認同感,還會給他們幾期免息之類,這些傳統銀行都做不到。銀行的系統要求比較精確,都是按揭的算法,從來不會想說還能幾期免息這麼操作。

在諸多傳統金融機構人士看來,螞蟻的創新和服務都值得學習。螞蟻就像一條鮎魚,逼着這些傳統銀行去下功夫。現在發力雙循環,加上很多金融產品都不足,場景化打造也不夠深入,未來消費金融市場還是會有發展空間。不過,隨着,未來銀行發力數字化轉型,頭部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場份額有可能會被壓縮。

尹振濤認爲,對於金融科技行業來說,螞蟻和騰訊等頭部企業應對監管的能力是比較強的。所以強監管會淨化行業,引導行業向更健康的發展方向。但是對於一些初創型的企業,或者還沒有做成規模的企業而言,可能會比較難,從被納入監管這個角度來講,它的合規成本都會很高。

對此,監管已形成思路。央行11月6日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表示,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要打造包容審慎的創新監管機制。一是劃定剛性底線。以現有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基礎性標準規則等爲準繩,明確創新紅線。二是設置柔性邊界。平衡好安全與效率的關係,爲金融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三是預留創新空間。在固守安全底線基礎上包容合理創新,使持牌金融機構享有平等參與創新的機會。

其中還提到,將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完善風險監控體系,儘早推出創新監管工具;及時出臺針對性的監管規則,解決因規則滯後帶來的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等問題;加快數字監管能力建設,提升監管穿透性和專業性。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記者表示,增強金融科技的運用,提高金融科技的全球競爭力仍然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發展方向。未來的趨勢按照業務的性質或功能進行監管,即行爲監管,而不只是機構監管。另外一方面,成爲控股公司的規模後,同時也要接受央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並不需要擔心未來金融科技發展的前景,金融科技仍然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短期加強監管並不是爲了堵死路徑,而是未來以後更好的發展。預計未來各類機構的競爭會更加公平,監管套利的現象也會相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