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接氣站救三接 臺塑化、經濟部都否認

外傳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引發的藻礁公投風暴,蔡英文總統找上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協助求火,獲王文淵正面迴應。不過,經濟部與臺塑化同聲否認。(中時報資料照片)

外傳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引發的藻礁公投風暴,蔡英文總統找上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協助救火,獲王文淵正面迴應。不過,經濟部與臺塑化同聲否認。臺塑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臺塑確實有計劃因應六輕麥電燃煤機組改做燃氣機組,擬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但與三接是兩碼事

陳寶郎指出,因應極端氣候來臨,溫室氣體效應問題,臺塑集團早在4年左右就與雲林政府簽訂MOU,希望將六輕麥電的燃煤機組改爲燃氣機組,但這項計劃不但需要考量經濟規模,也有環評生態等問題需評估,目前還在檢視研究階段。與經濟部也曾溝通過。

陳寶郎並強調,將三接遷至麥寮根本緩不濟急,首先,六輕內部環評還沒有做,另連接100多公里的管線到北部,走陸地地主答應,走海路也需環評,因此根本不可能,取代三接。

陳寶郎並指出,目前麥電燃煤機組裝置容量約180萬瓩,汽電共生約275萬瓩,以目前情況要改燃氣,興建天然氣接收站,距經濟規模還有一段距離,這也是臺塑需要考慮的問題。

臺電也表示,近期與臺塑開會主要是針對現有電廠供電問題,與三接無關。

能源局發言人李君禮表示,從雲林麥寮到桃園觀塘距離非常遠,不太可能取代三接,且臺塑麥寮燃煤機組改燃氣機組,加上興建接收站,這是上千億的投資,在決策上,臺塑應會有相當的考量,

李君禮說,臺塑在麥寮有很多燃煤發電機組,之前有規畫改成燃氣,因爲燃煤機組未來慢慢的老舊後,因有排碳問題,社會接受度不高,未來勢必要改燃氣發電,但當地沒有接收站,所以要自建接收站,這與三接沒有關係

對外傳政府研擬麥寮天然氣接收站作爲三接替代方案,經濟部次長文生鄭重澄清說明,麥寮不是、也無法成爲觀塘第三接收站的替代方案。麥寮若要興建接收站,也是供氣給麥寮電廠及其汽電共生機組的燃煤轉燃氣使用,對於加速減煤、減空污有正面效果,經濟部樂觀其成也樂意共同推動。只是麥寮建站時程完全趕不上明年底供氣給大潭機組發電的需求,而且若要供大潭發電,還要拉180公里的管線,具體時間難以預估

經濟部說明,麥寮汽電於2017年時,即在經濟部見證下,規畫將其原有3座共計180萬kW的燃煤電廠於2024年後改爲天然氣機組,因此若興建麥寮接收站,也是要供應給未來麥寮燃煤機組轉爲燃氣機組使用。

曾文生強調,若要在麥寮港建造天然氣接收站及電廠,還需要經過環評審查、得到地方政府支持,仍需要6年以上的時間。如果要由麥寮供氣給大潭,兩地相距180公里,需要拉一條180公里以上的管線,期程更是難以估算。完全無法趕上2022年底,三接開始供氣給大潭的機組發電的時間點。

曾文生說,麥寮港若建天然氣接收站並轉爲燃氣電廠,的確有助於中南部加快減少燃煤、減少空污腳步,並且增加國家的燃氣安全存量。但無法解決南電北送、北部機組需要接收站的需求。

至於外界提到臺中燃氣接收站擴建、協和電廠增建燃氣接收站,是否可以成爲三接替代方案。曾文生指出,臺中跟協和同樣無法成爲替代方案。目前兩案都還未通過環評,興建與供氣時程至少要到2027年之後,都趕不上大潭電廠要在2022年底供氣發電時間。同時,臺中擴建案是爲了臺中電廠燃煤轉燃氣、協和則是爲了協和電廠燃油轉燃氣的規劃,不是三接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