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延長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豁免期 涉及蘋果產品等

(原標題:剛剛!美國延長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豁免期至年底,涉及口罩、呼吸器、蘋果產品……)

據最新消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的文件顯示,美將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豁免期限延長至今年底。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剛與美方代表通話,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美將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豁免期限延長至今年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週二發佈文件,對於智能手錶和某些醫用口罩在內的部分中國商品,關稅豁免期限會再延長4個月至2020年底,此前一年的豁免期已於9月1日到期。

去年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價值約1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5%關稅,隨後在今年1月份中美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將關稅稅率降低至7.5%,但其中部分商品此前被暫時豁免關稅。

這些被暫時豁免關稅的商品包括許多藍牙和可穿戴數據傳輸設備,涉及到蘋果、FitBit、Sonos和其他科技公司從中國進口的產品。

延長清單中還包括口罩、呼吸器、聽診器套、紗布海綿、血壓袖套等醫療設備。立式鋼琴、液晶顯示器模塊、不鏽鋼錶殼等產品也被延期。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此前授予這些產品1年的關稅豁免期,最新的公告並未說明將關稅豁免期限僅再延長4個月的具體原因。

劉鶴與美方代表通話: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

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8月初這些商品關稅豁免期也被延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初,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 Trade Representative,簡稱USTR)發佈最新公告,對一批包含近30項傢俱成品及配件在內的中國進口商品,延長豁免加徵關稅的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

2018年9月24日開始,美國對總價值高達2000億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關稅。隨後,其先後共對15批中國進口商品實行豁免加徵關稅的政策,其豁免期直至今年8月7日。

爲此,在豁免期到期的前一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佈了對某些進口商品延長豁免期的決定。

推薦閱讀:

肖鋼:中美金融脫鉤是僞命題 中國可提供更多“全球安全資產

8月30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發佈《2020·徑山報告》,主題爲“‘十四五’時期經濟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

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發佈了“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綜合報告。

報告指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包括五方面,分別是新一代青壯年人口優勢、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優勢、超大規模金融市場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地區收斂優勢。

但是,疫情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和脆弱性上升,可能加劇部分風險的暴露。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要轉爲現實優勢,需要克服的障礙和挑戰也不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報告認爲,“十四五”期間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助推形成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的新格局。報告提出七方面的建議,包括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推進金融供給結構性改革、更高水平的金融開放等。

中美不可能“金融脫鉤”

肖鋼在發佈會上回應記者提問表示,中美“金融脫鉤”是一個僞命題。金融業服務業,爲所有實體企業提供服務。實體經濟相互聯繫,任何一個國家的實體企業,不可能只與某個國家的企業打交道,或者只在某個國家的銀行開戶,這就意味着“金融脫鉤”是個僞命題。金融服務跟隨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包括賬戶管理、融資、支付、清算等服務。

“當然我們要承認,中美現在的博弈在升級,的確會給國際金融合作和發展帶來一些困難”,肖鋼表示。

肖鋼舉例表示,美國長臂管轄之下,中國的部分金融機構可能受到經濟制裁,部分高管可能受到一些制裁;中國的部分對外投資可能受到一些所謂“安全審查”的限制,或者提高安全審查的門檻;可能還會限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部分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可能被要求退市等。

這種情形下,更要發展好中國自己的金融市場。《2020·徑山報告》提供了七方面的政策建議,其中就包括“提升金融體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協調性”。

報告建議,要深化以股權化、長期化、多元化國際化規範化爲核心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搶抓機遇打造全國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建議在“十四五”末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完善開放、統一、普惠的跨境投融資體系,推動中國金融與世界金融融合發展,提升人民幣作爲全球公共產品的服務功能

全球寬鬆背景下“人民幣”的機遇

CF40還發布了系列分報告,其中《全球“寬貨幣利率”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分報告指出,世界銀行預計疫情將導致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5.2%,陷入衰退的國家數量達到1870年以來之最。疫情催生了全球“寬貨幣、低利率”的獨特現象,主要發達經濟體名義利率處於18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疫情之後,主要經濟體都採取了非常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相應地帶來了跨境資本的無序流動,這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造成衝擊。這種政策溢出效應,可能加劇一些新興經濟體的脆弱性,包括銀行風險、貨幣風險、債務風險增大,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概率升高”,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發佈會上表示。

疫情加劇了部分風險暴露,也帶來了一些機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從上述分報告中獲悉,全球“寬貨幣、低利率”環境下,我國具備超大規模市場的發展潛力和改革創新驅動力,中長期經濟增長趨勢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將是面向全球投資者的高水平開放,這將爲全球提供以人民幣資產爲基礎的“公共品”。

肖鋼在發佈主報告時也表示,新冠疫情衝擊加速了海外資金配置中國金融資產的需求,中國金融資產的安全性、穩健性、收益性優勢凸顯出來。

“過去我們認爲美元是避風港,是安全資產。隨着美國無限的量化寬鬆,美元的信用在下降,現在全球安全資產的數量是不足的。我認爲,中國的金額市場有條件爲全球投資者提供安全資產”,肖鋼表示。

肖鋼舉例表示,所謂“公共產品”,比如中國國債,站在全球範圍來看,就是一個安全資產。近幾年,境外投資者加大了對中國國債和準國債(即利率債)的投資力度,就是因爲中國政局穩定,中國國債收益率穩定在3%左右,擁有較好的收益率,流動性也比較好。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怎麼進一步擴大安全資產,爲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安全的公共產品,是需要抓緊研究的”,肖鋼表示。

七方面政策建議

《2020·徑山報告》指出,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這有利於形成國內國際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但這些潛力要轉變成現實又是還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勞動人口占比在下降、勞動者報酬偏低制約消費市場的壯大、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失衡、地區發展不平衡、國際環境變化和全球疫情衝擊帶來新的風險等。

如何克服這些障礙,進一步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呢?

報告給出了以下七方面的政策建議:

1.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高技能人才佔比,加快培育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體系。

報告指出,要持續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深化教育改革,營造鼓勵基礎理論研究的社會環境。要堅持“房住不炒”,高度重視房價大幅起伏帶來的社會問題及年輕人擇業問題,房價過高影響製造業發展,影響青壯年人口合理流動。

2.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壯大國內消費市場。

報告指出,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重,從“十四五”開始,爭取用接下來三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將我國中等收入羣體規模由當前的4億擴大到8億左右,實現“中等收入羣體倍增”。在市場化手段爲主的基礎上,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注重保障生育、教育、就業等機會平等,提高社會縱向流動性,避免階層固化。

報告還指出,應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形成大都市圈和城市羣,適應農村人口向縣城聚集的需要,加快推進縣域產城融合。加大供給補短板力度,針對醫療、養老、家政、物業、幼兒教育、文旅休閒等領域,引導勞動力、資本等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3.構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報告建議制定《民營企業促進法》,側重在所有制中性、競爭中性和民營企業家財產保護與傳承等方面做出規定。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優化地方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金融機構要轉變經營理念與方式,建立健全新型銀企關係,改進對民企信貸風險管理,發展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健全民企的現代企業制度。

4.提升金融體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和協調性。

報告指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股權化、長期化、多元化、國際化和規範化爲核心。大力發展股權市場,增加風險資本供給,強化金融的創新催化劑功能。

報告建議,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搶抓機遇打造全國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在“十四五”末實現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完善開放、統一、普惠的跨境投融資體系,推動中國金融與世界金融融合發展,提升人民幣作爲全球公共產品的服務功能。

5.推進房地產金融改革,促進房地產業長期健康發展。

報告認爲,房地產金融既要服務於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也要順應房地產行業自身發展趨勢,推動房地產業從增量供應向存量經營過渡。

報告建議,發展房地產證券化市場,抓緊落實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推動商業物業公募REITs發展;推動公共租賃住房市場發展,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租房需求等。

6.以更高水平金融開放應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局面。

報告建議,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推進金融機構市場化改革。建立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爲基礎的國際金融中心,加快推進高水平的在岸市場開放,提升人民幣作爲全球公共產品的服務功能。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與更高水平金融開放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

7.保持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報告指出,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注意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同配合。需要重點防範化解中小銀行風險、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範輸入型風險,還要加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與協調,堅決反對並妥善應對美國的長臂管轄與金融制裁,做好極端情況下的工作預案。

美國延長中國口罩關稅豁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