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校通過扶貧來"鬥富":教育費用全免

文選自方老師2007的博客作者觀點代表本網立場

美國各大名校之間的競爭這幾年到了白熱化程度。其中大家拼的最兇的一個領域,就是看誰給貧困生提供的條件最優越。也就是說,大家通過扶貧來“鬥富”。

美國名校的財政實力,主要看其所擁有的捐助資金。在這方面,哈佛、耶魯分列第一、第二位,捐助資金各有221億和127億多美元。但實際上,捐助資金不足100億美元、排名第四的普林斯頓是最富的。因爲普林斯頓規模小,平均每個學生擁有的捐助資金就成了各名校中最高的,學校在每個學生人頭上就更花得起錢。所以,1998年,普林斯頓宣佈,凡是家庭收入46500美元以下的學生,其貸款全部獎學金替代。美國給學生提供的教育財政資助常常是獎學金和貸款混合。獎學金不用償還,但貸款是需要償還的。不過貸款從利率償還期都非常優厚。用部分貸款上名校,本是一個回報甚厚的投資。但人們很快發現,來自貧困家庭孩子,因爲受慣了窮,比起富家子弟來,他們特別怕負債。一聽說貸款上學畢業後欠一兩萬塊的債,他們就可能在名校面前止步。普林斯頓這一招,就是打消貧困生負債的顧慮,把最優秀的學生搶到手。2001年,普林斯頓索性把這一政策擴張覆蓋所有學生:只要你需要並有資格獲得財政資助,你拿到的就全是獎學金。貸款上學在普林斯頓從此消失

普林斯頓連出兩張硬牌,等於逼着其競爭對手跟牌。但是,普林斯頓的錢太多,手面太大,其他學校跟不起。等到2004年,哈佛大學才宣佈,凡家庭收入在4萬美元以下的家庭,教育費用全免。這張牌比普林斯頓的牌還是軟得多。因爲普林斯頓的計劃等於給所有需要資助的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其中有些學生的家庭收入遠遠高出4萬美元。不過,哈佛這張牌,其他學校跟得起。2004年,布朗宣佈以1億美元將135名學生的貸款替換成獎學金。2005年,耶魯宣佈家庭年收入低於45000美元的學生,教育費用全免。斯坦福大學在2006年3月宣佈了同樣的條件。幾天後,賓夕法尼亞大學宣佈家庭收入5萬美元以下的學生,其貸款將全部用獎學金替換。

大家拼來拼去,還是沒有人能挑戰普林斯頓,但是全都和哈佛叫板。因爲幾個學校已經把免費教育的基準,從哈佛的家庭收入4萬,提高到4.5萬甚至5萬,這就把世界第一名校逼到牆角里。結果,2006年3月30日,哈佛大學宣佈,其學生家庭收入6萬美元以下的,教育費用全免。學生家庭收入12萬以下,每年學雜費只需要給一萬美元。

這裡有幾點必須澄清。第一,教育費用全免,並非一切都是無償的。學校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校內工作,其收入可以作爲獎學金的一部分。不過,學生的校內工作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必須保證不影響學生的學習。事實上,大部分工作非常輕鬆,許多學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看書。第二,所謂教育經費,不僅僅指學費,而且包括住宿伙食學習用品等所有正當教育費用。這些費用加起來,一年可達四五萬美元。那些家庭收入6萬美元以下的學生,自然不可能負擔這樣的費用,他們一般都根據收入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資助,只不過不是免費上大學而已。

當然,哈佛的行爲,不過是大學爭奪貧困生和下層中產階級的“軍備競賽”的一個小段落,大家日後還會層層加碼,名校通過扶貧來鬥富好戲,也許還在後面。

中國名牌大學要變成世界一流,還得想辦法窮學生讀得起才行,否則中國如此優秀的中小學教育,不過是免費給外國(甚至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培養人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