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生!民團批政府催生政策無效 應徹底改革育兒制度

婦女新知基金會5日與多個團體代表一同召開記者會,指出臺灣生育率是世界倒數第一,育齡家長卻處於工時最長、休假最少的「時間貧窮」困境,呼籲相關單位應進行「六要二不可」的育嬰假改革,以及「四短二長」的職場友善生育措施。(黃世麒攝

臺灣生育率世界吊車尾,政府應展開全面性的制度改革來打造性別平等的友善職場,育兒照顧相關休假制度也應徹底改革,並鼓勵爸爸共同育兒,實質減輕媽媽負擔。(李柏澔攝)

臺灣生育率吊車尾!根據統計,2020年臺灣新生兒僅16萬5000多名,然而3歲以下幼兒母親勞動參與率爲73.84%,6歲以下幼兒母親勞動參與率75.1%,幼兒爸爸勞動參與率一直都接近100%,生育率世界倒數第一的同時,育齡家長卻處在工時最長、休假最少的臺灣,導致「沒人敢生」;民團表示,政府的發錢催生利多毫無效果,育兒制度改革纔是當務之急,夫妻平等育兒文化也才能真正落實。

婦女新知基金會、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等今(5)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針對育兒制度進行改革。

根據衛生福利部兒少生活狀況調查》發現,「沒時間陪小孩」是學齡前兒童家長在照顧與養育上最大的因擾,幼兒家長極需職場與家庭平衡的友善生育措施,緩解過勞工作又密集育兒的情況。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莊喬汝表示,根據調查,平均加班時數最長的正好是25到44歲這個年齡層,也就是所謂得育齡勞工年齡,但整體工時一直無法顯著下降,職場友善生育的相關假別也嚴重缺乏,請了假還要扣一堆薪水現狀就是在懲罰每天努力平衡就業與生養的勞工父母

「政府如果沒有決心有效改革,無論加碼各種津貼或發錢催生,都只會讓更多年輕勞工將生育排除在人生規劃之外。」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立法院或行政部門傳出研擬現行6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再延長,對該研議方向我們持反對意見,根據相關研究指出,女性離開職場時間越久,就越難回到職場二度就業,由於請育嬰假的絕大多數爲女性,爲了不影響女性職涯發展與經濟自主,除非夫妻兩人皆請滿6個月,纔可再各增加1個月的有薪育嬰假。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洪惠芬指出,現行制度設有投保薪資4萬5800元的天花板,導致薪資較高者的育兒津貼薪資替代率偏低,爲避免過度懲罰照顧幼兒的家長,應將目前投保薪資上限的4萬5800元改比照勞工職災保險的7萬2800元。

洪惠芬強調,面對少子化的困境,時間權益政策托育服務應該雙軌並行,但是全臺灣並沒有任何一家真正的公立托育機制或機構,準公託品質定價也難以掌握,政府應儘速着手全面整頓國內0-2歲的托育相關規範,建制真正的公共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