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臺博弈/中美關係 止跌企穩卻隱含對抗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行。座位與去年六月安排相同,習近平坐在中間主席位,布林肯坐在習近平右手邊,習的左手邊是王毅等中方代表。(中新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四日至廿六日訪問上海與北京。他強調此行旨在解決對美國人民息息相關的問題,並再次強調直接接觸的重要,這樣才能交流和避免判斷失誤;而對北京而言,中美關係已「止跌企穩」,布林肯這次是應邀訪問,較上次「經中美雙方商定」訪華,形式上又進一步,但外長王毅與布林肯會談時說,中美關係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面臨各種干擾破壞,中方核心利益不斷受挑戰,似乎又隱含對抗。
美對臺灣立場 陸放心卻不滿
細究起來,美方所稱的一系列問題,有雙邊、有區域,也有全球性:其一、臺灣問題;此次訪問之際,美國國會剛通過對臺援助法案,大陸雖不滿,僅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此舉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輕描淡寫,言外之意似仍在期待美國影響臺灣新總統的兩岸政策。
臺灣問題本是中美間最敏感問題,但前國務院官員韋德寧認爲,經去年底「拜習會」溝通,拜登總統再三表態不支持臺獨,「這其實是我們情況最好的領域」,中方對美國在臺灣問題的立場已放心。
但有共識並不代表中方認爲美方不偏頗;美方官員在布林肯甫抵達上海,就以匿名方式告訴媒體,布林肯將當面要求北京勿在賴清德就職期間挑釁,「在這段重要而敏感的時間,各方都應對和平穩定做出貢獻,避免採取可能升高緊張局勢的挑釁行動,並展現剋制」。
這話講得就讓大陸不高興了,在五二○前夕,爲避免緊張,兩岸本來應該都讓步,而美國也應對兩岸一視同仁,各施壓力,不應厚此薄彼。
美擬施壓中共 解決俄烏衝突
其二、烏克蘭問題其實是布林肯最想談的;美國國會雖通過六一○億美元援烏,但拜登政府清楚這筆錢最多僅能撐一年,美烏必須利用這段寶貴時間爭取戰場勝利,好爲停戰和會佔優勢。
反過來看,這就要讓俄羅斯居於劣勢,尤其是針對背後的靠山:中國大陸;國際公認,俄國軍事後勤工業因制裁和出口管制而受損,要依賴中國提供精密車牀及晶片等設備協助重建,布林肯因此要求中國停止對俄國軍工生產的支持,否則準備制裁部分中國銀行。
中方對此反應強烈,美方匿名官員接受路透採訪時緩頰稱,美方短期內沒打算實施此類制裁,仍希望透過外交手段。但不可否認的,俄國現在很依賴中國,美方或許會以此爲切入點,「倒逼」中國在俄烏衝突解決過程能發揮一定作用。
拜登較勁川普 比誰對陸更硬
其三、美中關係的問題有實有虛;布林肯出發前,美國國務院發佈二○二三年各國人權報告,再次陳述中國對維吾爾人及新疆其他少數民族和宗教羣體的種族滅絕和反人類暴行;布林肯也會繼葉倫後,再度向中方抗議「產能過剩」問題,希望中方透過減少補貼來削減出口。
但這些是假議題,是爲掩護訪問而拋出的煙霧彈:並不是說布林肯不會就這些事抗議,但北京也很清楚,拜登正與川普競爭誰對中國較強硬,這些話並非真的對中方講,而是爲美國國內政治消費所需。
真正對美中關係有長遠變化的會是人員往來;中方有意在接下來幾年讓五萬名美國學生訪華學習,而布林肯在「上海紐約大學」演講時也特別提到美中學生相互間的交流,是兩國避免誤判的最好方法,但美國國務院對美國人赴華旅行的建議等級仍是「三級」(即建議重新考慮目的地),美國副國務卿坎伯最近說,美方正考慮調整。
中方抱怨,近年來美國邊境執法人員持續無端滋擾、盤查與遣返中國赴美人員,特別是留學生和學者,美國也希望改善其公民在中國的安全,以及出境所受限制,這將是這次訪問最能立竿見影解決的部分。
去年拜習會後,美國訂定的對陸方針就是負責任地管控競爭,而要實現該目標,拜登政府認爲各部門官員要與中方維持溝通管道。所以葉倫與布林肯去年與今年才一再來訪。
既然去年習近平見了布林肯,今年不可能不見,否則就是兩國關係退步。但香港媒體傳出,布林肯此次訪問北京是爲拜登訪中鋪路,就有些言過其實,拜登訪中是有可能,但不會在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前,那會是拜登的政治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