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4轉運站 獲2017年國家卓越建設獎
▲臺南市新市轉運站等4轉運站,獲2017年國家卓越建設獎。(圖/交通局提供)
臺南市交通局推動公車捷運化政策,先後完成9座轉運站整建、興建,除兼負交通轉運機能,也兼顧融入在地文化特色的建築景觀,其中關廟、善化、保安及新市車站站前轉運設施等4座轉運站,同時榮獲2017國家卓越建設殊榮,交通局局長林炎成表示,這是對推動轉運站開發政策的一大肯定,交通局將秉持一貫原則讓轉運站成爲地區門戶的新地標。
交通局長林炎成表示,自103年起配合「捷運化公共運輸系統」改革計劃,積極啓動「轉運站開發」工作,至今已陸續完成9座的轉運站整建及興建,爲打造轉運站成爲地方新地標,每處轉運站的建築意象設計均融入在地元素與特色,並引入日本「道之驛」的經營模式,讓轉運站朝多元化發展,使轉運站不只有公共運輸轉運功能,更兼具觀光休閒、農特產行銷及商業開發等多角化發展,藉由轉運站羣聚人潮特性,帶動地方繁榮發展。
林炎成指出,102年12月落成啓用的保安轉運站,建築設計手法是結合日治時期警察廳舍意象,結合既有歷史建物、老樹強化意象,古今融合的手法不僅保留了原警察廳舍的歷史精神,更增加新設建築的特色與自明性,而構造則採輕構造形式以襯托出候車亭的輕盈及亮麗。此站除提供民衆搭乘臺鐵及大臺南公車紅支線轉乘功能外,還設有T-bike提供完整無縫接駁的公共運輸服務。
103年11月落成啓用的善化轉運站,則爲利用臺鐵善化車站前廣場活化改造的最佳典範,場站設計充分與相鄰的沈光文紀念園區相呼應,候車亭設計上延續在地文化特色,保留沈光文紀念亭原有通廊空間,更運用象徵文學的「竹簡」意象,撰刻沈光文詩集的輕透玻璃,使等待公車的旅客沐浴在文學的氣息中,而「人車分道,安全轉乘」的交通規劃,沿線區分上、下客區及停等區,提供乘客便捷的轉運環境,營造友善行人空間。
105年5月落成的關廟轉運站是大臺南公車紅幹、支線系統上重要的轉運樞紐,場站行車動線透過人車分流規劃,減少對當地交通衝擊及增加乘客便利性、安全性,建築外觀則融入關廟、龍崎地區特有產業鳳梨、綠竹筍意象,並以輕量化的構造達到節能減碳,營造整體站區的明亮感,還有4座等身造型公仔,做爲站區公共藝術,年輕化的造型象徵青年返鄉打拼的意涵,並已被譽爲臺南市的吉米車站。
去年12月完工啓用的新市轉運站,由於廣場腹地狹小、交通擁擠,在改善規劃時交通局克服層層困難,透過站前圓弧引道導入,有效梳理與緩衝道路車流,增進站前交通秩序與安全,創造機能完整轉乘帶;建築構造則巧妙運用玻璃,形塑具穿透性的通透感,而緩步上揚的外廊結構、候車亭圓弧輪廓與新市站站體天際線相呼應,是結合建築與交通「美感、無礙、暢行、永續」概念的設計手法,啓用後頗受民衆好評。
林炎成表示,保安、善化、關廟3處轉運站已於今年3月榮獲建築園冶獎,現在保安、善化、關廟、新市4處轉運站再獲2017國家卓越建設獎,是對臺南市「轉運站開發」及「臺鐵站前轉乘優化改善」的一大肯定,未來交通局除持續建構完善、便捷的公共運輸網路,並打造舒適、優質的轉運站,以提供民衆轉運無縫的公共運輸服務,更期待透過轉運站多元開發,達成「轉運大臺南,城鄉共繁榮」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