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腹主動脈瘤 複合式手術解危

筆指處即爲腹動脈瘤。(陳淑娥翻攝)

手術患部的腹主動脈瘤。(陳淑娥翻攝)

手術後主動脈恢復正常。(陳淑娥翻攝)

李志賢醫師筆指觸即爲腹主動脈瘤。(陳淑娥攝)

李志賢醫師診視患者(非個案本人)。(陳淑娥攝)

69歲張姓男患者因腹部有悶痛感、解尿困難等情形,就診後發現腹主動脈瘤直徑達9公分大,隨時有破裂危險,童綜合醫院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支架修補手術,一站式拆除身體不定時炸彈,且患者住院僅4天即返家休養。

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表示,主動脈會因高血壓、血管壁退化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因素,造成動脈管壁出現變薄或局部膨大,而形成具高破裂風險主動脈瘤,若動脈瘤破裂就會導致大量失血而休克死亡,因此,主動脈瘤直徑大於5公分時就應考慮手術。

李志賢確認患者腹部內的腹主動脈瘤直徑9公分(正常主動脈血管爲3公分),因動脈瘤隨時有破裂危險,因評估病人可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安排於複合式手術室直接進行血管攝影,並於檢查後直接手術,手術歷時約近2小時後完成,整體手術僅需在鼠蹊部切開兩個1公分傷口即完成。

李志賢表示,主動脈瘤生成後通常無明顯症狀,大部分民衆是因接受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發現,猶如身體中的不定時炸彈。

傳統腹主動脈瘤手術需全身麻醉,並在腹部開大切口進入,手術時間歷時6至8小時,術後需住院10至14天;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則只需兩個小切口,手術時間爲3至4小時,術後僅需住院5至7天。

童綜合醫院指出,目前結合複合式手術室進行微創腹主動脈瘤血管內支架修補手術,只需在複合式手術室直接施打顯影劑後,經血管攝影導引將人工血管支架置入至病變處,隔絕主動脈瘤內的不正常血流,促使主動脈瘤萎縮。

童綜合醫院表示,一站式手術減少病人從另一個影像檢查室到手術室的傳送作業時間,不僅降低麻醉及感染風險,手術時間也只需1至2小時,並減少顯影劑與輻射量使用,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