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惠民生:泰山日出霞萬丈

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記者山東平陰縣皁火村採訪光伏項目惠民情況範超

“真想不到,咱們自己家裡也可以發電了,感謝黨和政府爲俺們老區送來的好項目!”4月24日,國網山東日照市莒南縣供電公司成功爲該縣東高家嶺村的貧困戶於學成家接入光伏發電系統。藉助村裡紛紛興起的光伏發電扶貧項目,該村的用電產業也乘風而起,麪包蟲養殖和柳編加工項目被引進,“造血式”扶貧真正照亮了革命老區人民的致富之路。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實際上,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一部署,2016年5月份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就編制了《山東省光伏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確保覆蓋1000個扶貧重點村10萬個貧困戶。隨後,在2016年6月初國家能源局下達《2016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2016年山東普通光伏電站新增建設規模全部用於光伏扶貧”之後,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又下發了《關於加快推動全省光伏扶貧工作的通知》,科學制定各市光伏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編制重點縣光伏扶貧實施方案、加大對光伏扶貧工程的支持力度。

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省扶貧辦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動首批光伏扶貧項目建設的通知》,要求凡納入2016年度國家建設規模的光伏發電項目必須確保於今年6月30日前建成併網。

共擔使命 十七地市落實

作爲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市衝鋒在前。2016年上半年以來,該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具體要求,認真研究制定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內政策支持,全力推動光伏扶貧工作,於8月份啓動第一批288個項目建設,到2016年底全部建成併網發電,惠及全市300個貧困村,完成幫扶貧困戶與貧困村村集體破零雙重扶貧任務。按照國家2016年光伏發電標杆電價和山東省的補貼政策計算,濟南光伏扶貧項目每個村佔地約1.5畝,裝機50千瓦,每年可爲貧困村帶來平均6萬元左右的收益,在20年內可累計實現收益120萬元。第二批228個貧困村的項目正在抓緊實施,計劃今年6月底前建成併網發電。第三批光伏扶貧項目正在調研、摸底,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啓動項目建設。濟南市扶貧辦副主任孫世平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說:“濟南的光伏扶貧,堅持統一招標、統一籌資、統一標準、統一施工、統一驗收、統一管理、統一平臺,從而保證了扶貧的紮實成效。”

臨沂,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沂南費縣沂水等縣推行“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由縣政府成立融資和運營管理平臺,籌集總投資的40%作爲項目資本金,其餘資金以光伏發電經營權收益爲抵押,爭取政策性低息貸款,建設以村級小型光伏電站爲主、以戶用光伏發電項目和集中式光伏電站爲補充的光伏扶貧工程。截至目前,臨沂市建成和在建的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120個,建設規模94.9兆瓦,覆蓋2.45萬個貧困戶。

濟南市和臨沂市就是山東省17個地市光伏扶貧工作的縮影。截至目前,山東省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建成併網338個,建設規模達到17.8萬千瓦,覆蓋2.3萬個貧困戶;在建項目629個,建設規模94.4萬千瓦,覆蓋7.8萬個貧困戶。

無縫對接 電力公司支持

在威海乳山市二龍口村,藍色太陽能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這是乳山市首個國家農業光伏精準扶貧示範項目。

“這個項目將使被幫扶的貧困戶每年增收上萬元左右。”二龍口村黨支部書記介紹說,項目在節省土地的同時還能給村民帶來利益。它是利用村屬冷庫屋頂安裝建設的,所發電量全部由冷風庫無償使用,發電收益將主要用於對二龍口村貧困羣衆的脫貧扶持。“政府政策不錯,供電公司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爲了確保貧困村戶早日併網,早日受益,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對接,爭取政府出臺相關文件政策,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同時,該公司全面掌握各地情況,加強長期規劃,按照“因地制宜、整體推進,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公平公正、羣衆參與,技術可靠、長期有效”的基本原則,逐市、逐縣覈實項目落地情況,解決無勞動能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貧困村的貧困問題。

山東電力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建立對電網企業的接網服務、接入方案、併網運行、電能計量、電量收購、電費結算、補貼資金髮放各環節全程監管的工作機制,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把各項任務目標及時落到實處。在全程監管基礎上,山東電力率先建立“三專”動態服務體系。在項目啓動之初,設立分佈式光伏發電“專業一站式”併網服務窗口,向貧困戶告知辦理併網手續的申請條件、工作流程、辦理時限,爲客戶提供了接入系統方案制訂和諮詢服務。在項目建設中,該公司爲客戶開闢了“專屬綠色通道”,按照優化併網流程、簡化併網手續、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加快辦理速度;爲確保無縫對接,超前對貧困村實施配電網改造,確保扶貧項目上得好、上得快、早見效、早收益。

快速增收 村民積極參與

平陰縣皁火村的江廣路,一直患有腰椎疾病,只能弓着腰走路,已經失去了務農能力。一個月前,他得到了一個好消息:村裡50千瓦的光伏電站準備聘請他做管理員,江廣路只需要從事較爲輕鬆的清掃光伏板、打掃衛生、剷除雜草等工作,年底按照電站收益的一定比例付給他工錢,初步估算在3000元左右。得到消息之後,他和老母親十分興奮。現在,江廣路每天按時去村頭的電站上班,再加上其他收入,他家將一舉甩掉貧困帽。據該縣發改委副主任趙廣強介紹,現在大部分貧困戶都是老弱病殘,而光伏電站項目不但可以直接爲貧困戶帶來收益,而且還爲他們提供了輕度體力勞動型就業崗位。

光伏電站項目不但可以惠及貧困羣衆,而且也激發了中等收入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張宗生,是濟南市歷城區彩石街道南宅科村的村民,同時也是一名電工。2015年初,他發現鄰居張亞洲家的屋頂上,豎起了一片金燦燦的光伏板!原來,鄰居家投資30萬元,正在建一座50千瓦的光伏電站。作爲村裡的電工,張宗生十分“眼饞”,也打算用家裡的積蓄賺點錢,但是,卻遭到了媳婦的反對,媳婦怕攢了一輩子的辛苦錢有去無回。經過一番爭執之後,張宗生終於說服家人,於2015年8月份在自家屋頂上投資10萬元,安裝了一座23千瓦的光伏電站。俗話說,不做虧本的買賣,一年下來後,張宗生在紙上算起了賬,按照每度電0.3729元併網發電,自家已經獲得了供電公司給的電費1萬元。4月19日,他又收到國家補貼2萬元!經過一個年度結算週期,張宗生就拿到了3萬元!而這座光伏電站預計使用壽命達20年。在可觀的收入面前,在村裡電工的帶領下,村民們開始效仿。彩石供電所副所長孫善軍告訴記者,南宅科村現在已經有7戶村民安裝了光伏電站,共計350千瓦,全部實現了併網發電。電工自掏腰包建光伏電站,由此可見,光伏電站這樣的贏利模式確實有發展前途。(記者 楊洪亮 通訊員 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