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看見臺灣》 陸作家李承鵬:抹去傷痛不如看見傷痛

李承鵬大陸網路大V,向來敢說敢言。(圖/CFP視覺中國供本報使用)

大陸中心臺北報導

大陸知名作家李承鵬,近日在微博上連發2則長篇文章,提及自己在臺旅遊的觀察,發現臺灣人實踐垃圾落地、有禮守法美德,也提到在民主制度之下,人們更能當家自主,認同自己的家園。他坦承,自己很欽佩臺灣人竟能有自信地推廣《看見臺灣》紀錄片,把自身的傷痛與不堪呈現在外界面前,而不是將它隱藏或抹滅。

45歲的李承鵬綽號李大眼」,是大陸知名足球記者著名作家,擁有720多萬的粉絲關注,平時敢說敢言,日前受龍應臺文化基金會邀請來臺。他在微博「看得見的臺灣」文章指出,首度拜訪臺灣前,悄悄在心中許下了三個心願,第一個是旁聽議會,看立法院打架;第二個是參加一次示威遊行;第三個是看官員被丟鞋。他強調,這不帶有任何政治目的,只把它當作旅遊項目,就跟大陸人去美國看脫衣舞秀,玩一趟迪士尼、賭一把拉斯維加斯相同。

李承鵬表示,他到了臺灣後,和所有大陸客的心得一樣,認爲這裡沒那麼詩意,「臺北很舊,不是麗江古城那種精心打造的懷舊,就是『破舊』」;他抱着「活捉林志玲」的心態進行觀察後,才發現臺灣女人的打扮普遍樸素,不但很少化妝出門,儘管走到繁華的忠孝東路上,也不像在北京國貿那樣,有排山倒海拎着LV的女郎

李承鵬認爲,臺灣不但社會紛亂、風景資源也比大陸匱乏,最大的風景就是每晚的政論節目。然而,這個「處處是傷痛」的國家的好處,就是能有人把傷痛與不堪展示在面前。

他接受龍應臺邀請欣賞《看見臺灣》紀錄片時備感疑惑,導演齊柏林怎麼能不惜砸下9千萬臺幣成本,甚至把房子抵押,就爲了拍攝一部「提醒臺灣醜陋一面」的電影?這樣的片子在大陸恐怕連審覈都無法通過,但臺灣人不在乎,「他們就是要看見臺灣,就是要邀請外人一起看見臺灣,甚至文化部長安排對岸來看臺灣的不堪…這是他們的幾個自信。」

李承鵬在第二篇「臺灣的主人」文章中,由「垃圾不落地運動」談到健保制度,疑惑,爲何以沒商家從垃圾專用袋中仿冒牟利,詢問攤商明白關鍵是臺灣人秉持着「要什麼好處?這裡是我的家」的態度。其中也提到,臺灣的全民健保,對窮困、生病民衆是重大的保障,對比大陸官員以「防賊」心態,不願替貧苦和弱勢族羣提供免費藥品

李承鵬總結說,傳統很容易消失道德也不太靠得住,臺灣人並不比大陸人有道德,但臺灣人從容不迫地活着,只因爲他們沒有被當賊,他們確知臺灣不屬於藍也不屬於綠,確信自己纔是國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