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中國拿下臺灣 第一島鏈潰散 美日無疑介入臺海 重點則在「決心」
臺海一旦衝突,美日兩國介入臺海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介入的方式、強度和時間。理由很清楚:中國拿下臺灣,第一島鏈潰散,日本岌岌可危,美國退出東亞,印太秩序改寫。
華府時間4月16日下午,美日首腦會談發表聯合聲明,確認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且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時隔52年後,美日元首再次對臺海問題表達嚴正關切。是一次重大突破,也帶來巨大挑戰。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白宮舉行峰會,會後聯合聲明談及臺灣。(圖/路透)
據《共同社》4月25日報導,日本政府開始正式討論臺灣海峽出現突發事態時,自衛隊採取行動的相關法律運用等問題,說明日本政府不是虛應故事,開始從法律層面爲自衛隊的行動找出依據。
首腦會談期間,日方還向美方表達臺灣突發事態可能相當於日本面臨「重要影響事態」或「存亡危機事態」 的看法,表明日本對臺灣突發事態也有兩種的基本想定。
所謂「重要影響事態」,是指當臺海發生衝突時,任其發展而置之不理,則可能導致對日本的直接武力攻擊。如果事態進一步惡化,恐將形成對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
出現這兩種事態,按2016年日本實施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安保法案),對自衛隊的行動都有相應的指導,並且以美軍的反擊爲前提。美軍一旦行動,日本多方配合。
按規定,「重要影響事態」發生時,自衛隊需對美軍提供燃料補給等後勤支援;一旦進入「存亡危機事態」,自衛隊將根據限定的集體自衛權與美軍展開聯合行動。這些行動都必須取得國會批准。
從歷史的發展看,日本對臺海突發事態應該有應對方案,問題在於方案是否與時俱進,符合當前與今後一段時間應對中國對臺威脅的現實需要。
回顧1996年3月中旬,共軍向臺灣本島南北兩端發射4枚東風-15彈道飛彈使臺海危機達到高峰期間,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派知日派人士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密訪日本,詢問若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與中國發生衝突,日本可以做什麼?日本防衛廳長官宮下創平說,日本的行動將受憲法嚴格限制,特別是戰爭期間。
看得出日本非常被動,不願捲入。
▲阿米塔吉前陣子才隨陶德訪臺。(圖/翻攝自YouTube/ presidentialoffice)
不過,日本首相橋本沒把話說死。他同意根據個案考慮美方提出的要求,並以過去2年對朝鮮半島突發事態的研究爲基礎提出對策,並且強調與美國集體防衛的重要性。
當時日本外務省內部分歧很大。一些官員坦言,若美國援助臺灣,要求日本提供後勤支持,日本不能說「不」。但也有官員表示,日本和中國有邦交,和朝鮮沒有邦交,因此日本不能輕易對美國說「是」。
日本如何看待臺海議題
對這段歷史有深入研究的日本立命館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特任教授中逵啓示(Keiji Nakatsuji)指出,臺海危機期間,橋本首相曾考慮派遣日本自衛隊運輸機到臺灣接運日本僑民,有13處機場可用。
他還說,當時日本政府沒有應對臺海危機的應急計劃。萬一有事,日本整個社會很可能陷入可怕的恐慌之中。
這次飛彈危機1996年4月3日落幕。2周後,克林頓總統訪問日本,與橋本首相共同發表《美日安全保障聯合宣言》,標示冷戰後美日同盟邁入新的階段。1997年9月,美日發佈《防衛合作新指標》,其實已把臺灣納入「周邊事態」,大家心照不宣。
這次新指標的合作內容達40多項,包括在事態發生前的情報交換和抑制事態擴大的所有外交努力;在應對事態過程中兩國合作撤離非戰鬥人員,爲確保經濟制裁有效,日方對海上可疑船隻實施臨檢。
▲隨着美日元首均對臺海問題表示「關切」,今後美日安保應對臺灣突發事態,缺的不是法律而是決心。(圖/路透)
其他後勤支援,包括向美軍設施供水供電、開放自衛隊和民間機場、港口和提供美軍訓練和演習區域。
除了武器彈藥,日方還需提供美方所需物品和燃料,人員與物資運輸、傷患治療和運送,以及爲美國軍用設施提供警戒、通信頻率與相關器材,甚至向美軍提供海上掃雷和海空交通管制等。
可以說,該有的後勤支援,幾乎囊括其中。
事隔20多年,以上美日安保的合作事項能否具體應用於臺海方向?應是今後美日安保應對臺灣突發事態努力的方向,融合網路、太空和電磁空間等新型戰力更是一項艱鉅任務。
今後美日安保應對臺灣突發事態,缺的不是法律而是決心;除了政治宣示更需實際作爲。
熱門點閱》
► 除了翹腳「鄙視」遼寧號之外 美軍還對解放軍航母做出什麼?
► 黃竣民/後備軍士官大缺人 但「速成」軍、士官挑得起後備大梁?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