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景氣會不會反轉?專家曝從3個跡象觀察

全球半導體景氣恐反轉?專家曝從3個跡象觀察。(圖/達志影像

自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電子消費產品需求激增,在全球晶圓廠產能滿載的情況下,造成晶片供應嚴重短缺,然近期傳出晶片短缺爲業者怕搶不到原料,而四處重複下單所導致,實際上產能仍大於需求,有專家透露,半導體景氣可以從3個跡象來觀察,是否會反轉。

隨着疫情的影響,推動遠端商機的需求,加速全球數位轉型,電子消費產品需求大增,導致晶片需求供不應求,不僅如此,自去年疫情爆發就飽受「缺晶」之苦已久的汽車產業,至今仍未能盼到晶片的供給,據先前外媒報導統計,全球晶片短缺可能將導致2021年車市減產逾200萬輛。

臺積董事長劉德音於3月底時在「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度會員大會示警,提到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所造成的全球晶片短缺,可能是因爲重複下單所導致,他舉例就像目前產能嚴重吃緊的28奈米,實際上全球產能仍大於實際需求。

雖然晶片短缺未見緩解跡象,全球車廠產能仍受限,但半導體景氣將來是否反轉,電機博士曲建仲節目《錢線百分百》中提到可以從3個跡象觀察:其一,產能是否快速且大幅增加,其實現在就有跡象顯示,近期臺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近期計劃大幅擴產;若供應激增,需求若未跟上,就會是個警訊

其二終端市場買氣是否縮手,電子產品需求大增,電動車智能家電需求升高,需求是明顯有成長,但是否成長這麼多就值得觀察。

最後即下游客戶是否存重複下單,這個問題是真的存在,很多采購爲了怕買不到東西斷料,即所謂「長短料」,電子產品內含一堆IC,缺一顆整個板子都要停工。

美系外資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曾於報告中指出,有些業者會擔心搶不到料,而到處下單搶購零組件,但之後又可能會因不需要而取消訂單,進而對晶片商產生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