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疫 虛擬通路大崛起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爆發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消費市場,根據GfK亞太區消費者研究報告顯示,自中國政府宣佈陸續封城後,超過40%的消費者增加網路購物頻率,進而帶動虛擬通路物流的發展。

進一步發現,甚至在三至五線城市的消費者也開始嘗試使用第三方平臺品牌網站微信進行購物,這些首次使用網路購物的消費者人數遠超過居住在一、二線城市人數的兩倍。而原先預計在上半年購買消費性電子產品大家電、手機的消費者則延遲購買計劃,轉向購買個人護理防疫相關產品。

GfK預測,相較於2019上半年,中國在2020上半年全球科技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市場金額表現預期將會下降約18%。此外,疫情同樣嚴重的南韓,隨着確診病例數快速增加,網路購物的銷售額在2月第三週達到整體科技消費性電子產品的65%,此現象顯示消費者正在改變購物行爲,有意識地避免外出活動及與人羣面對面互動的機會

科技與消費性電子暨家電產品整體市場持平,未受到疫情嚴重影響。臺灣方面,由於疫情持續延燒,企業開始實施分流上班、在家上班等政策,刺激了筆電等商品銷售成長;民衆爲了降低與羣體接觸機會而減少外出,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也帶動電視電玩遊戲機的銷售,同時廚房家電用品的銷售也因此呈現成長趨勢;另一方面,實體通路則因疫情和人流減少,銷售下滑3%。根據GfK所調查的科技與消費性電子暨家電產品在3月份前兩週的表現,網路購物銷售的成長率對比去年同期成長30%,其中電視、筆電與電玩遊戲機爲成長幅度最多的產品類別,顯示科技與消費性電子暨家電產品整體市場未受到疫情嚴重的影響,但後續隨着3月下半確診人數增加迅速,GfK臺灣已持續觀察新冠肺炎疫情對於科技與消費性電子暨家電產品市場零售銷量的影響。

相較於2003年SARS爆發時的時空背景,近幾年來網路購物的發展已日趨成熟。2003年SARS期間(2003年3月至2003年5月)臺灣零售市場呈現明顯下滑趨勢,銷售額年對年平均下滑約9%,但在疫情趨緩之後市場回溫情況明顯,整體2003年與2002年相比較市場營業額仍保有2%的成長幅度。SARS時期消費者主要依賴實體通路,重創當時的零售市場;然而近年來虛擬通路快速發展正在改變消費者的購物行爲,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況下,臺灣2月份整體科技與消費性電子暨家電產品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反較去年同期成長5%。可見消費者的需求依然存在,但因消費行爲模式改變,虛擬通路銷售呈現大幅度成長趨勢,尤其在3月份線上週年慶與促銷活動的強力刺激之下,整體銷售額持續看漲。此外,展望2020年臺灣的銷售市場,臺灣政府所提出的疫情紓困補助以及零售商的促銷策略依然有機會帶動整個實體通路在下半年的復甦與成長。

GfK身爲領先全球零售銷量調查的市場研究公司,持續關注新冠肺炎對於零售市場的發展、消費者消費習慣變化以及影響,幫助品牌商和通路商快速因應變化維持企業發展。同時在GfK新冠肺炎資訊中心(https://gfk.com)提供相關市場研究報告,以即時且精準掌握市場變化。若對本次研究資料有任何疑問或有興趣更進一步瞭解,歡迎來電(02)2659-2628或來信[email protected]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