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13億噸食物被丟棄 各國是如何制止浪費的?

(原標題全球每年13億噸食物被丟棄,各國是如何制止浪費的?)

圖片來源:Flickr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每年都有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13億噸糧食損耗或浪費告終,佔全球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仍有8.7億人在溫飽線上掙扎,三分之一兒童爲營養不良所苦。

食物損耗是指在供應鏈上被丟棄的食品,包括田裡腐爛的農作物運輸過程中損壞或變質未能進入消費市場的食物等;食物浪費則是因爲外觀儲存不當變質等因素被丟棄、消費者吃剩的食物以及廚餘垃圾等。嚴格意義上說,食物浪費屬於食物損耗的一種形式。

糧農組織的一項研究顯示,只需將損耗或浪費的糧食的四分之一節約下來,即可解決全球飢餓問題。多國制定了在2030年前將食物浪費減少50%的目標。但目前看來,絕大部分國家距離這一目標還很遠。

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主要以食物損耗爲主。因爲保鮮能力較低,許多生鮮食品在運輸途中就會變質或腐爛,造成大量浪費。據美聯社此前報道,發展中國家中有23%的易腐爛食品因冷藏不當而被浪費,相比之下這一比例在發達國家爲9%。

去年11月,全球70多個國家簽署了一項承諾,通過改善食品冷藏條件減少浪費。

而在發達國家,食物浪費更多發生在消費端。以美國爲例,消費者的食物浪費量,是東南亞或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10倍。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該國有30%至40%的食物被浪費,其中31%發生在零售和消費層面。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2017年發佈的報告指出,每年人均丟棄的食物超過400磅(約180公斤),一個四口之家年均浪費的食物價值可達到1800美元。

世界日報》曾報道稱,美國是全球浪費食物最嚴重的國家。家庭儲存不當、過度囤積食物和保質期標籤混亂,都是導致消費者大量丟棄食物的重要原因。

英國的一項研究指出,食品保質期標籤標準化有助於減少20%的食物浪費。食品上的保質期標籤通常是產商預估的最佳賞味期限,與食品安全無關,卻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爲此,美國2019年推出《食品日期標籤法案》,嚴格區分“最佳食用期限”(Best if Used By)和“保質期”(Use By)。

美國還建立了食品回收體系,並鼓勵企業加入減少食物浪費的行列。但據行業網站FoodPrint報道,目前全美範圍內能被回收的可食用食物僅有10%,用於堆肥的也僅有5%。

歐洲國家也積極加入反食物浪費的隊伍。

荷蘭兩個環保組織推出了一項比賽,募集有助於減少食物浪費的創意,勝者可獲1000歐元獎金,比賽將於本月30日截止。其中一個組織方Awesome Rotterdam指出,只要減少食物丟棄,鹿特丹居民人均每年能夠節省34公斤食物。

過去三年,英國成功將家庭食物浪費減少了11%。非政府組織“浪費和資源行動計劃”(Wrap)指出,各種有針對性的節約食物運動規範食品標籤使用和提高食物殘渣回收率等是英國改善食物浪費問題的有效方式

例如英國人平均每天丟棄2000萬片面包片。爲此英國推出了“不浪費吐司”運動,鼓勵消費者冷藏吐司,延長其保質期。

法國則從嚴格的行政手段入手。政府要求所有在生產活動中產出多餘有機廢物私營部門必須自主回收,包括酒店和食品服務行業

據《人民日報》報道,法國在2016年推出的《反食物浪費法》規定超市不得丟棄接近“最佳食用日期”的未售出食物,但可以捐贈給慈善機構。超市可以從中獲得所捐食物價值60%的稅收減免。

意大利也有類似捐贈食物的法規,同時培養餐後打包的社會風氣。調查顯示,2018年至2019年,該國浪費的食物總價值佔其GDP比重降至0.88%。

挪威丹麥這兩個冬季漫長的國家,則致力於改變消費者對“最佳食用日期”的看法。只要不具備健康威脅,且標識清晰的食物,即便過了最佳食用日期也可以出售。此外,挪威在2018年與該國食品企業簽訂協議,要求將食物浪費數量減半。丹麥則在2016年撥款75萬美元解決食物鏈中的浪費問題。

兩個東亞發達國家也走在前列。日本推出了食品銀行,向零售商回收可食用的食物分發給有需要的人,並通過商店積分的方式鼓勵人們購買接近保質期的食品。該國還推出了《食品回收法》,規範食品相關業者減少食品廢棄物的產生,以及讓廢棄物做出有效的最大利用化。

韓國則在2016年開始計量徵收食物垃圾回收費用,或使用收費食物垃圾袋回收。過去4年內這一措施使韓國每天生產的食物垃圾減少300噸。

制止浪費的收益將是十分豐厚的。

世界資源研究所指出,若能將糧食損耗與浪費減半,將使2050年全球糧食需求與2010年的糧食供應量之間的差距縮小20%以上,減少的耕地消耗面積將相當於阿根廷國土大小。

此外,到2050年溫室氣體年減排量將達到15億噸,高於日本目前的能源和工業相關排放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