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模範生公平獲得補貼 抵減碳費 將考量減排績效

環保署規劃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e當量以上的「排碳大戶」收取碳費,其中主要以電力水泥鋼鐵、光電半導體等耗能產業爲主,如臺積電等「減碳模範生預先自主減排,環保署長張子敬透露,確實有在檢討減排績效納入抵減碳費計算,讓模範生公平獲得補貼

環保署公告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源,主要以耗能產業,如電力、水泥、石化煉油、鋼鐵、光電半導體等,及全廠場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e以上者,爲主要盤查登錄對象列管約290家業者,這些對象登錄排放量已可掌握能源工業部門燃料燃燒排放量80%以上,成爲收取碳費主要對象。

張子敬指出,歐盟打算在2023年開始實施「邊境碳稅」,如果產業減碳不利,成本就會增加,臺灣高科技產業都是以外銷爲主,這等於增加另一層非關稅的貿易障礙,促使環保署有更積極做法,協助企業達到減碳目標

張子敬強調,看起來是讓企業增加費用成本,但事實上是希望利用經濟工具讓企業注重減碳工作,過去都曾討論過碳費跟碳稅,但目前認爲碳費最可行,而環保署在收費有空污、水污經驗,所以碳費設計方式也是希望比照專款專用,對於努力減碳企業可以獲得適當的補助,而還沒有開始減碳企業則會面臨收費壓力,「這是經濟工具,而不是財政工具」。

臺灣不少企業近年已開始自主減碳、減排,且成果斐然,雖然碳費收費細節費率都尚未正式出爐,張子敬表示,過去減碳績效未來能不能承認,現在正在檢討中,在同一產業的企業雖然可能都被列爲排碳大戶,但裡面「有好有壞」,排得多的企業碳費就繳得多、排得少的「模範生」反而會獲得補貼,等於是讓過去不做減排的企業,未來要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