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長短命差距3.1歲 研究:首都圈易有心臟病

研究指出,首都圈的民衆易容易患心臟病致死。(圖/達志示意圖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醫學技術發展純熟,加上民衆保健知識提升,長壽人口越來越多,日本東京大學國際保健政策教授澀谷健司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日本人平均壽命在過去25年中延長了4.2歲,而最長壽與短命的兩縣差距也有3.1歲。

日本東京大學國際保健政策學研究團隊認爲「醫療體制飲食生活習慣以外的理由」可能讓民衆壽命出現差距。因此,先分析了日本府相關部門公佈的「死亡和疾病」的資料,研究區間爲1990年至2015年。研究人員發現,全國平均壽命在這25年中,已經從79歲延長到83.2歲,且1990年的最長壽縣市爲「長野縣」,最短命爲「青森縣」,兩地區平均2.5歲,直到2015年,最長壽的縣市「滋賀縣」與短命的「青森縣」的壽命差距擴大至3.1歲。

另外,團隊還研究了「無健康問題」的健康壽命(即屏除疾病原因),平均年齡從70.4歲延長到了73.9歲;1990年最長壽的「長野縣」與最短命的「高知縣」差2.3歲,2015年則是最長壽的「滋賀縣」與短命的「青森縣」平均擴大相差了2.7歲。

爲觀察醫療進步,團隊計算了去除不同年齡分佈後的疾病等的死亡率結果顯示日本全國已降低了29%,關西九州地區死亡率下降最爲顯著,東北沖繩地區則降幅較小。再根據不同疾病分析顯示,2015年民衆患心絞痛心肌梗塞(缺血型心臟病)而死亡的卻是埼玉縣,比熊本縣高出1.5倍,結果歸納出「首都圈患心臟病致死的機率偏高,北陸及九州地區則偏低」。至於患「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等疾病)致死的地區,最高則爲青森縣。

團隊另外分析健康差距的原因,醫療費用醫護人員人數並沒有相關聯,在本次研究中也沒發現鹽攝取量及吸菸等生活習慣才讓壽命出現差距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