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校園就有美德喔」 私校工會:服務學習改奴隸制好了

記者盧映慈臺北報導

要拿到大學畢業證書除了修完學科學分之外,還得通過「0學分的服務學習」,但服務學習的採計方式呆板、齊頭式,學校爲了省錢、方便安排學生,常以「愛校名稱讓學生成爲打掃校園角落的「廉價清潔工」;全國私校工會28日開記者會表示「自願才叫服務」,強迫學生打掃乾脆「實行奴隸制」。

服務學習在大學推動以來,大部分學校都將它視爲「服務活動」,在強調學生要有奉獻之心、懂得付出的前提下,變成「必修0學分」的課程;但只當作服務活動的結果,就變成只注重「爲他人付出」而不管學習的意涵,學校也在經費考量下,讓學生進行「愛校、愛社區的打掃」,甚至讓學生幫老師打雜,再補上幾場演講的時數,就算完成「學習」的部分。

▲許多學校的服務學習都是讓學生打掃校園。(圖爲示意圖/翻攝貴州盛華職業學院

全國私校工會表示,服務學習應該着重在「學習」中,根據各校對服務學習的定義內容洋洋灑灑寫成「從實踐經驗中探討人類生活價值建構更好的社會願景」,但「打掃到底對學生帶來什麼學習經驗?」理事長尤榮輝更說,這種沒有教育性的事情被說成「是培養美德情操」,照這種邏輯政府應該實行奴隸制度,因爲「強迫勞動是一種高尚的事,奴隸是最高尚的人」。

尤榮輝指出,學生有心想服務,但學校制式化的「認證」將那些真的有熱情的人排除在外,然後學校又用這種勞動讓學生過關,看看其他國家的大學「有誰會把學生在校園打掃當成服務教育?」他認爲,讓學生做事不是不行,但學校把「學習教育」的精神廢除,推動「只有服務沒有學習」、「只有勞作沒有教育」的課程,讓學生只爲了畢業勉強打掃,根本沒辦法理解服務的核心

▲服務學習應該有更多種樣貌,不只在校園裡「愛校服務」。(圖/翻攝全國私校工會臉書

不過仍有少部分的學校推動「量身打造的學習」,根據《聯合報》報導,彰化師範大學就將服務學習下放各系,實行符合各系的課程設計,像是國文系學生的「口述史」跟畢業學長姐的服務,就非常具有系所特色校方也強調,服務學習應該結合社區意識,讓學生能發揮專業技能、找出參與興趣,這纔是真正的「學習」。

至於服務學習課程內容是否由教育部統一訂定?教育部迴應,基於大學自治,課程內容「不適合也不應該讓教育部指導」,但主管法規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要點」所說,服務學習「得采必修或選修方式辦理,其學分數由各校自訂」,都只是「得」而非「應」,只是一種參考,會重新宣導開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