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成年人多才多藝 逾六成有出國出境經歷
中新網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 許婧)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14日在上海發佈的“新一輪上海未成年人成長髮展指數”顯示,上海未成年人多才多藝,超過九成有自己的特長愛好;具有廣闊國際視野;逾六成未成年人有出國出境經歷;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絕大多數能接受新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
“上海未成年人成長髮展指數”以未成年人爲評估對象,內容主要包括品德發展、學習能力、身體成長、心理健康、綜合素養和勞動實踐這六大部分。“上海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指數”以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爲評估對象,內容主要包括學校育人、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家庭支持、文化環境和社區環境這六大部分。指數值由每項評估內容加總,再經標準化計算後得出,分值區間爲0-1分。
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聯合在滬開展了“上海未成年人成長髮展狀況調研”,調查在16個區開展,覆蓋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學校,最後獲得有效未成年人卷7653份,有效家長卷7804份。
本次發佈的指數顯示,2017上海未成年人成長髮展指數爲0.82分,比2015年提高0.01分;上海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指數爲0.80分。
調查顯示,上海的未成年人具有較廣闊的國際視野。從出國出境的經歷來看,有60.6%的未成年人表示自己有過出國出境的經歷,其中出國出境1至3次的佔比35.2%,4至6次的佔比13.5%,7至9次的佔比3.5%,8.4%的未成年人出國出境次數在10次及以上。
上海未成年人出國出境的地方排在前十位的是香港、日本、泰國、澳門、韓國、臺灣、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英國,在有過出國出境經歷的未成年人中,有53.2%去過香港,43.1%去過日本,33.0%去過泰國。
調查表明,超過九成的上海未成年人有自己的特長愛好,其中,有1項特長愛好的佔比24.4%,有2項特長愛好的佔比28.8%,有3項及以上特長愛好的佔比37.5%。
從未成年人具體擅長或愛好的藝術或科技類活動來看,分佈較廣泛,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繪畫、器樂和樂高拼搭,選擇比例分別爲50.3%、37.2%和36.5%。其他諸如棋類、聲樂、剪紙泥塑、舞蹈、書法、船模、航模、車模、機器人、演講以及戲劇影視表演也獲得部分未成年人的青睞。
從調查情況看,上海未成年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絕大多數未成年人能接受新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上海未成年人也具有較強科學素養,近六成未成年人對科學有較濃厚的興趣,並能付諸實踐;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近八成未成年人擁有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意願,對於未來從事工作的價值取向,上海未成年人的選擇排在首位的是“個人志向興趣”,緊隨其後的是“收入待遇”和“工作穩定”。
不過,調查也發現,上海未成年人學業壓力大,年級越高,作業時間越長,認爲學習快樂有趣的比例越低;大多數未成年人存在睡眠不足、體鍛不足和閒暇不足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部分未成年人有焦慮感,未成年人的焦慮感隨年級的上升而上升。其中,10.1%的小學生、20.4%的初中生和23.1%的高中生會經常感到緊張或焦慮,33.3%的小學生、40.2%的初中生和46.5%的高中生有時會感到緊張或焦慮。未成年人的焦慮感隨着年級的上升而上升。
從未成年人心理壓力大時的應對方式來看,中學生和小學生有一定差別。其中,高中生和初中生最常用的應對方式爲“向同學朋友求助”“自我發泄,如發脾氣、哭、摔東西、大吃一頓等”和“悶在心裡,自己忍受”,高中生的選擇比例分別爲52.4%、48.9%和41.9%,初中生的選擇比例分別爲48.3%、44.3%和42.9%。小學生最常用的應對方式則有所不同,小學生最常用的兩種應對方式爲“向家人求助”和“向同學朋友求助”,選擇比例分別爲60.8%和43.5%。可見,在心理壓力的應對上,小學生更多依靠家長和同學,中學生則更多依靠同學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