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衛生紙變貴就受不了 物價漲還不是臺灣最大危機

▲各大賣場近來發生衛生紙民衆搶購一通的現象。(圖/本報資料照/ETtoday新聞雲)

文/馬自明

爲何現在衛生紙貴一點,大家就受不了?農曆年後,「衛生紙將在三月中漲價」的耳語轟然炸開,臺灣民衆瘋狂涌入大賣場搶購,將衛生紙串塞滿推車,空蕩蕩的貨架,成爲各賣場的共同風景

政府解釋,衛生紙漲價影響不大,不用恐慌,但民衆的預期心理,已被挑起。大家內心有一連串疑惑:衛生紙漲價合理嗎?其他民生消費品會不會也跟着漲?漲價是短期的,還是會漲個不停?通膨真的要來了嗎?

根據本刊調查,今年3月起,不只衛生紙,從手搖茶、咖啡炸雞火鍋,到電影票、藥品,都加入漲價行列。像是50嵐漲幅11%~25%、麥當勞薯條部分產品漲幅2.5%~11.4%、國賓與威秀影城漲幅3%,連家庭常備藥「張國周強胃散」也漲33%。理由是原物料人事成本、租金上揚。

未來5年物價,會一路升高

而且,令人擔心的是,物價有僵固性,易漲難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原物料價格和消費商品價格「不對稱」,當原物料漲,消費商品容易跟着漲,但原物料跌,消費商品「絕對不會跌」。

陳吉仲舉例,去年上游的毛豬最高價格從每公斤85元,降至目前的65元,但下游的部分腿肉價格卻幾乎不動,價差就是廠商的利潤;他們統計,若價格趨勢不變,全臺1萬2千個豬肉攤,平均每年每攤可多賺100萬元。

所以,政府真正擔憂的是,衛生紙只是吹響號角,各種物價響應起漲,且一漲價就不回頭。央行對物價的警戒線是「通膨率(即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超過2%就值得擔憂,目前官方預估臺灣今年CPI年增率平均爲1.08%,雖未到達警戒線,但已較去年的0.65%,大幅成長近66%!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臺灣的CPI年增率,今年爲1.4%,且連五年上揚,到了2021年就達2%,抵達央行的通膨警戒線。亦即,除非央行大動作升息收錢,或者全球景氣出現逆轉,否則臺灣的物價,未來五年看漲不看跌。

不只臺灣有通膨隱憂,這也是全球議題。2月28日,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就異口同聲說:「通膨怪獸要反撲了」;瑞銀全球首席投資總監海夫勒出具報告指出,通膨可能壓倒全球經濟成長;美林證券的經理人調查報告,則把通膨列爲今年市場最大風險。

臺灣物價漲非最大危機

「從臺灣搶衛生紙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民衆對通膨預期,說來就來,非常的快,」余文鈞表示,臺灣的通膨數據其實不高,但民衆在意的是「將來的」民生物資上漲,「所以火苗一點,大家就趕快搶了。」

民衆的深層焦慮,來自低薪。主計總處數據顯示,臺灣在1980年代末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曾超過5%,但薪資年增率更高達10%,薪資成長遠高於物價,民衆感受通膨壓力較小。但20多年來,薪資、物價同時「向下沉淪」,如果物價漲幅太快,薪資跟不上,就是民衆的荷包危機。

通膨未必是壞事,「好通膨」是物價和薪資皆溫和成長,且後者漲幅高於前者;「壞通膨」則是物價全面上漲,超過警戒線,且薪資漲幅遠遠追不上。近期民衆搶購衛生紙,與其說是擔心物價上漲,不如說是對薪資低迷,深層憂慮感大爆發。

【更多報導

2018恐出現金融海嘯》這3年來,賣房賣車臺幣...停損認賠吧!別妄想資產會上漲

28歲、月薪3萬女記者愛買LV...32歲升上主管才懂的事:名牌包,買不到健康與人生

老公創業失敗,全家僅剩3千元...她做這件事,15年賺到3間臺北的房子

「就算是周杰倫,也有等工作上門的時候」黃子佼有錢只買2樣東西,不怕演藝圈退休金

新ルルvs.大正黃金微粒...醫師講解日本兩大感冒藥副作用注意事項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1582期。※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